作为新手父母,面对宝宝手足口病引发的食欲不振,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宝宝手足口病期间不吃饭,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原因。让我们深入了解宝宝手足口病为何不吃饭,并寻求应对策略。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病发时,宝宝的手、足、臀部会出现散在的红色小点,同时口腔粘膜、舌头以及喉咙处也会发生大小不一的痛疼性泡疹。这些泡疹会让宝宝唾液增多,进食时感到疼痛,因此拒绝进食。当嘴中的泡疹破溃时,痛感加剧,宝宝的病情会进一步加重,更不愿意吃饭。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缓解宝宝的痛感。口腔粘膜在手足口病期间会充血肿胀,口腔温度也会上升。父母可以给宝宝喷一些清爽的药物来降低口腔温度和痛感,从而改善宝宝在用餐时因疼痛而没胃口的情况。
促进溃疡愈合。虽然嘴中的溃疡和泡疹会自行好转,但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加速溃疡的愈合,减少宝宝的痛苦。比如使用维C、维他命b以及西瓜霜混和后涂在溃疡表面,促进口腔黏膜修复,加速溃疡愈合。
制定有效的喂养方案。在宝宝患手足口病期间,要让孩子多喝水,可以冲洗口腔,避免食物残渣留在口中引发感染。同时要注意,不能让宝宝喝温水,要喝凉水,避免热水刺激口腔溃疡加重病情。在生病期间要调理好宝宝的饮食,可以摄入高热量、高蛋白以及多种营养元素的食品。在治疗期间尽量喂养流食,这样可以让宝宝不容易感到过于疼痛。
父母需要注意,在宝宝治疗期间一定要让宝宝摄入高热量、高脂的食品。宝宝在治疗期间需要消耗能量,如果没有能量的支持,对宝宝的康复是不利的。而且也会导致宝宝营养不良。在宝宝生病治疗期间的饮食是需要注意的。不要因为宝宝不吃而停止喂养,这对宝宝来说是不公平的。让我们一起为宝宝的健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