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试管婴儿技术 >

婴幼儿发生腹泻的原因分析 婴儿发生腹泻的原因分析

婴幼儿在3岁以下,由于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消化酶和消化液的分泌相对较少,且活性不高,使得他们难以适应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这一时期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快速的阶段,因此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由于消化道处于高负荷状态,很容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婴幼儿胃酸酸度低,排空速度快,使得病原体容易侵入。他们的免疫机制不健全,胃肠道内的分泌型lgA水平低下,肠道正常菌群尚未建立。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婴幼儿极易出现腹泻症状。

腹泻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常见的感染性腹泻包括轮状病毒性肠炎、大肠杆菌肠炎、细菌性痢疾以及肠道外感染等。通过了解发病季节、接触史、喂养史以及化验室检查,可以很快查明原因,并遵照医嘱进行治疗。但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只有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才需要使用抗生素。对于非感染性腹泻,以及轮状病毒性肠炎,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引发更多问题。

非感染性腹泻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由于喂养不当、过早添加辅食、食物过敏或不耐受、气温变化、频繁更换不同品牌奶粉等因素引起。特别是过早添加辅食,例如鸡蛋、谷类等,可能会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在6个月后再添加辅食,因为人类的肠粘膜屏障和消化酶系统在该时期才逐渐发育完善。

气候变化也可能引起腹泻。天气突然变冷或暑天气温高湿度大,都会影响胃肠功能,降低消化液分泌和消化酶活力。对于小婴儿来说,换奶粉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频繁更换不同品牌的配方奶粉,很容易造成孩子消化道不适应,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腹泻。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过敏性腹泻。婴儿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中,肠道通透性较大,消化蛋白质的酶系统也发育不成熟,这可能导致进入体内的蛋白质未充分分解即被吸收,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建议家长在给孩子添加辅食或选择配方奶粉时,注意孩子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如有需要,可咨询医生意见。

婴幼儿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家长在面对孩子腹泻时,应了解可能的原因,并咨询医生意见,以便更好地照顾孩子。首次接触无恙,反复接触风险起——揭开牛奶蛋白过敏的神秘面纱

新生儿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挑战,其中牛奶蛋白过敏是家长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在致敏期,孩子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一旦再次接触到过敏原——牛奶蛋白,便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并非初次接触的物质都会引发过敏,反复的接触有时会导致过敏症状的出现,并且这些症状往往会逐渐加重。

牛奶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五种具有潜在的过敏原性,特别是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对此,一些配方奶企业已经着手改进产品配方。他们增加了α-乳清蛋白的含量,同时降低了β-乳球蛋白的含量,旨在减少孩子过敏的风险。

除了过敏反应之外,还有些孩子因为肠道内缺乏特定的双糖酶,无法充分消化食物中的双糖,导致其吸收不良。这会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物质,引发渗透性腹泻。其中,乳糖酶缺乏是引起腹泻的一个常见原因。原发性乳糖缺乏包括先天性乳糖酶缺失、发育性乳糖不耐受和迟发性乳糖酶缺乏等。发育性乳糖不耐受主要是由于早产儿乳糖酶不足导致的。而继发性乳糖缺乏则是因为急性肠炎导致小肠黏膜受损,使得乳糖酶缺乏或功能受损。当摄入含有乳糖的食物时,就会出现不耐受症状,如水样便腹泻、酸臭味粪便等。严重腹泻甚至可能导致脱水酸中毒。

面对孩子的腹泻问题,家长应保持警惕并进行分析。虽然牛奶蛋白过敏和食物不耐受都可能导致相似的症状,但它们在医学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牛奶过敏与免疫系统有关,而食物不耐受则多与肠道内缺乏特定酶有关。为了准确判断原因,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在治疗婴幼儿腹泻时,重点在于区分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因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可以选择专门的奶粉;对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则可以改用植物蛋白配方的奶粉。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消毒隔离、科学换奶或添加泥状食品也是预防腹泻的关键。

预防婴幼儿腹泻,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也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对于家长来说,面对孩子腹泻时首先要去医院化验大便,以区分病因。也要注意其他可能导致腹泻的因素,如环境、喂养不当等。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面对健康挑战时更是要细心呵护。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家长更好地应对孩子的健康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