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持续低热,体温徘徊在37至37.5摄氏度之间,背后的原因纷繁复杂,可能是微小的生物入侵,也可能是身体内部的波澜。
其中,一些可能的病因不可小觑:
1. 寄生虫侵袭:如隐伏的结核病、疟疾等,这些微小的寄生虫带来的感染,有可能引发长期低热。
2. 药品的副作用: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虽然能治疗疾病,但也可能引发长期低热作为副作用。
3. 内分泌失衡: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问题,都可能打破体温平衡,导致体温升高。
4. 慢性感染:无论是结核、川崎病等慢性感染,还是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慢性病毒感染,都可能悄悄引发低热。
5. 自身免疫战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可能引发身体对自我组织的攻击,导致持续性低热。
6. 肠道困扰: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或其他肠道炎症,也可能导致儿童长期低热。
7. 免疫缺陷:儿童的免疫系统可能存在异常,如艾滋病、淋巴瘤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可能使孩子面临持续性低热的困扰。
8. 肿瘤威胁:淋巴瘤、白血病等肿瘤疾病,也可能导致持续性低热。
面对孩子长期低热的情况,家长应尽快带其就医。医生可能会通过体检、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探寻病因。在必要时,可能还需要进行活组织检查等深入诊断。让我们一起关注孩子的身体语言,为他们的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