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群体中相当常见的疾病。据临床统计,约有85%的足月儿和绝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周会出现黄疸现象。这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胆红素代谢容易出现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这种病症通常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类型。
新生儿黄疸高的症状表现多样。对于生理性黄疸,轻度症状首先会在面部、颈部出现黄色,随后逐渐扩散到躯干和四肢。这种黄色通常是略带淡黄的,巩膜可能会有轻微黄斑,但手掌不会变黄。一般在出生后2至3天,黄色会逐渐消退,皮肤颜色也会在5至6天内逐渐恢复正常。
严重的黄疸情况可能会波及全身,甚至连呕吐物和脑脊液都会呈现黄色,持续时间超过一周。特别是一些早产儿,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四周。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的尿液颜色正常,并不含胆红素。大便颜色偏淡或呈灰色,而尿液颜色偏深可能提示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等疾病。
对于病理性黄疸,它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迅速出现,病程超过两周,早产儿则可能超过三周。这种黄疸在出生后可能短暂消退,但随后会呈现进行性加重的趋势。严重的病情可能伴随核黄疸的发生。由于病因不同,黄疸还可能会伴随其他原发病的症状。
面对新生儿黄疸这一问题,家长们需要保持警觉并密切关注新生儿的身体变化。一旦出现黄疸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