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熟悉婴儿鹅肝问题,看到孩子口腔疼痛、进食时哭泣,家长们肯定心急如焚。面对这种情况,切记不可盲目采取治疗方法。
在中医理论中,鹅口疮常常与脾胃积热、心火上炎、虚火上浮有关。针对这些病症,我们可以推荐一些有效的药膳,供家长们选择:
对于脾胃积热型口疮,主要症状包括唇舌、颊内牙龈、软腭等出现黄白色斑点,边缘微红,疼痛影响进食,伴随烦躁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燥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通便泻火为主。
推荐的药膳包括:番茄汁,将番茄洗净浸泡后榨汁,含在嘴里,尽量保持时间长一些,每天多次。糖西瓜肉,将西瓜肉切成条晒干,加糖腌制,再晒干后加糖水食用。还可以用薄荷叶、僵蚕等药材煎水含漱。
心火上炎型口疮主要表现为舌上糜烂或溃疡、色红疼痛、进食困难、烦躁哭闹等。治疗应选用清心散热的药膳。
例如荷叶冬瓜汤,用鲜荷叶和冬瓜加水煲汤,加盐调味后食用。竹叶灯心乳,将淡竹叶和灯心草先煎取汁,加入奶中和平服。还有一些药材如冰片、硼砂等可以研磨后撒在糜烂处。
对于虚火上浮型口疮,表现为口腔溃烂、斑点较少、表面色黄白等,治疗应选用滋阴降火的药膳。
我们在此详细介绍了针对鹅口疮的中医食疗方法。家长们必须重视预防,尽量避免孩子患病,并减少此病对健康的危害。一旦孩子出现症状,务必及时对症治疗,努力让孩子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