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去世的时间是1976年9月9日。
毛主席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乔布斯逝世五周年 回顾他与胰腺癌抗争的八年
10月5日对极客们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一早就有人在朋友圈发帖纪念那个曾经的世界偶像——乔布斯。五年前的这天,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的生命走到尽头,而在五年后的今天,他的影响仍然存在。对于乔布斯的粉丝们而言,他的励志影响不仅在于白手起家创造了苹果公司,更在于在他与癌症抗争的八年仍然把苹果公司又带上了一个高度。
若是只将乔布斯视作一名病人,这位世界著名的病人都经历了什么?他到底得了什么疾病?他又是怎样度过人生的日子?让我们回到乔布斯那八年,回顾他与疾病抗争的历程。
2004
“罕见的胰腺癌”切除术
“我整天都惴惴不安。那天晚些时候我做了一个细胞切片检查,医生将内窥镜放进我的喉咙,经胃抵达肠道。他用针穿刺我的胰腺,从肿瘤上取下一些细胞。我服用了镇静剂,陪在一边的妻子告诉我,当医生在显微镜下检查细胞时,他们开始惊声尖叫。原因是,这是一种很少见的胰腺癌,能通过手术治愈。我做了手术,现在我康复了。”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讲述自己两年前的由悲转喜经历。
2003年10月,乔布斯曾将患病消息透露给几个亲密朋友。不过,作为一名佛教徒与素食主义者,乔布斯并不准备接受手术,他对现代主流医学有抵触心理,这令朋友感到极度不安。他尝试采用特殊的食谱来达到治疗胰腺癌的目的。遗憾的是,他的方法并未奏效。
起初,医生认为乔布斯患有癌症,且是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很多医生都知道,胰腺癌一旦查出,基本属于晚期。尽管每十万人群中,每年只有4-6个人患胰腺癌,但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死亡率极高。一般说来,病人出现胰腺癌症状(上腹不适、隐痛、黄疸等)后,平均寿命约9个月,5年生存率不到2%。
乔布斯缘何能活八年之久呢?难道他的胰腺癌另有蹊跷?答案是,乔布斯所患的疾病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胰腺癌,而是胰岛细胞瘤。不过,由于乔布斯的个人健康信息没有向外界披露,只是简单地冠以胰腺癌这个帽子,很多医学界人士和媒体按照最常见胰腺癌类型进行推断,不难得出乔布斯活不过一年的论断。
胰岛细胞瘤是一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全美每年约有3000例病人发病。这种肿瘤的主要特点是,大量分泌某种激素,进而影响消化功能及机体其他功能。要想了解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癌症,得先熟悉有关胰腺的知识。
胰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外分泌部是胰腺的主要部分,它负责分泌胰液,后者含有多种消化酶,帮助消化食物。内分泌部主要是指胰岛细胞,它散于外分泌部之间,可以分泌多种内分泌激素,调节人体代谢功能。比如说,I型糖尿病就是因为胰岛中的B细胞分泌胰岛素异常所致。
通常,人们所说的胰腺癌,主要是指发生在外分泌部的恶性肿瘤。而乔布斯患有的这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性格”尚算温顺。,胰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恶性程度并不算高。,这种类型的肿瘤,生长缓慢,在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一般较好。
2004年7月31日,星期天,乔布斯在位于家附近的斯坦福大学医疗中心,接受肿瘤切除手术。而在肿瘤被切除之前,除《财富》杂志的报道外,苹果公司及他本人未透露一点口风。8月1日,星期一,苹果公司的员工上班时收到了乔布斯的邮件。他告知大家,他刚治愈了一种威胁到他生命的疾病。他还向大家保证,他9月就会回来工作。
尽管乔布斯的胰腺癌切除手术名称并未公布,但人们大多猜测是Whipple手术。这种手术是治疗胰腺癌的一种标准术式,需切除部分胰腺、胆囊、部分胃和肠道,被称为是普外科最难的一种手术类型,手术的风险性也最大。如果乔布斯接受的是Whipple手术,胰腺分泌的内外分泌功能减弱,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溃疡甚至糖尿病等。患者消化与吸收功能变差,术后体重会下降5%~10%。
不过,乔布斯的胰腺手术规模大小如何,我们无从得知。他所患有的这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的,也很难给出一个准确判断。但他在邮件中还谈及,他将不需要化学疗法或放射性治疗。
尽管胰腺癌的发病率并不算高,但积极的预防策略仍有意义。,吸烟是公认的胰腺癌危险因素,任何时刻戒烟都不算晚。,胰腺癌的发生与膳食结构、饮食习惯和营养成分密切相关。高蛋白、高胆固醇型饮食可促进胰腺癌的发生,营养过度可能会增加胰腺癌患病风险。
,慢性胰腺炎中约有1/3可能向胰腺癌转化;家族疾病史某些典型的遗传性癌症综合征,也可能与胰腺癌发生相关。很多医生建议,对年龄大于40岁、吸烟、有大量饮酒史的人,如果出现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应高度警惕胰腺癌。
2005-2008
日渐憔悴“内分泌失调”
2005年6月,乔布斯出现在斯坦福大学一场毕业典礼上,谈及自己的健康问题。他回忆道,“大约一年前,我被确诊患有胰腺癌,医生告诉我自己将最多活六个月,但后来确定这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一种肿瘤。”疾病像一种人生责难,不由得人不思考。乔布斯动容地说道,“记住自己随时都会死掉,是防止你陷入畏首畏尾陷阱的最好方法……你已经一无所有了,没有理由不去追随你的心。”从内心上已死过一回的乔布斯,向世人散发着他卓著的个人魅力。
从2006年8月起,乔布斯日渐瘦削的公众形象,不由让人们再度怀疑他是否又病了。在当年6月举办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形容枯槁的乔布斯引发人们对其健康状况的猜测。两年之后,当乔布斯在大会讲台演示3G版iPhone时,他越发憔悴的形象再度引发人们关注。为稳定投资者信心,苹果公司发言人不得不回应,称乔布斯目前患有一种“普通疾病”,他的健康状况是一个私人问题。
一个月后,乔布斯与纽约时报记者乔·诺塞拉(Joe Nocera)的一通电话,使人们不禁焦虑起来。当时,火气颇盛的乔布斯说,“你认为我是一个自以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自傲之人,而我认为你是个搞错了大部分事实的臭屎桶。”这位记者披露的谈话内容写道,“他的健康问题逐渐积累,已经超出‘普通疾病’的范围。但这些问题并非致命,他目前也没有患任何癌症。”目前看来,这份谈话中有关乔布斯身体状况的信息颇为重要,他所表明的最重要一点就是,乔布斯身体的确不是特别好,但肿瘤是肯定彻底切除了。
戏剧性的是,彭博社在当年8月28日误发了一份早已拟好的讣告,他们已提前为乔布斯“盖棺定论”了。两周过后,在旧金山举办的iPod新产品推介会上,乔布斯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关于我死亡的报道有点过度夸张了。”10月3日,苹果公司发言人还明确否认了有关乔布斯因心脏病发作被送往医院的报道。
尽管流言不断,乔布斯身体虚弱已成为不争事实。2008年12月13日,苹果公司宣布,乔布斯将不会出现在2009年1月的苹果大会上,人们没有聆听到期待已久的乔布斯演讲,原因是“内分泌失调”。
不过,内分泌失调是一种极为笼统的描述。乔布斯曾谈到,“几周前,我认为找出此问题的根源并给予治疗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幸运的是,在进一步检查后我的医生认为找到了病因,内分泌紊乱使我身体健康必需的蛋白质流失,血液检查也证明了这一诊断。”这一诊断到底是什么,乔布斯并没有告诉人们。如今,不难推断这指的是肝功能衰竭。
2009
舍近求远的肝移植手术
2009年1月14日,乔布斯在给公司简报中谈及,他的健康问题“比原来想的要更复杂”。随后,乔布斯休了半年长假。在病休期间,苹果公司首席运营官蒂姆·库克将代替乔布斯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现在,我们都知道乔布斯利用这半年时间,进行了一次大手术,也就是肝脏移植手术。
2009年6月24日,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卫理公会大学医院移植研究所,发布了一份简单的新闻公告。在猫王菲利普斯的故乡,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被暗杀的城市,这所大学的移植研究所是全美第九大肝脏移植中心。据报道,医院在获得乔布斯本人准许后对外宣布,乔布斯在2009年4月曾在此接受过肝脏移植手术。
乔布斯进行肝脏移植,这让许多人摸不清头绪。,若2004年已彻底切除胰腺肿瘤,那此时的肝脏移植很可能是其他原因所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奈特癌症研究所的查尔斯·托马斯(Charles Thomas)博士曾谈道,“我们并不清楚他的胰脏被切除了多少,他或许有一些残留,这会导致持续的消化障碍。”
据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器官移植部门临床主任阿比纳夫·胡马尔(Abhinav Humar)介绍,肝脏移植有时可能会阻止胰腺癌细胞扩散。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用肝脏移植的方式阻止神经内分泌瘤向全身扩散极为少见,全美顶尖的十家移植中心做这种类型的手术可能不超百例。
还有一种可能是,乔布斯2004年因手术切除了大部分胰腺,导致该器官分泌功能失调,长期营养状态不良,进而出现黄疸症状,肝功能急剧变差,只能进行肝脏移植手术。
美国大约有127个肝脏移植中心。乔布斯缘何远离加州,飞赴3200公里外的中部城市孟菲斯进行肝脏移植手术呢?乔布斯曾谈及,他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接受治疗,部分原因正是这里的技术水平。
不过,这种解释看上去并不算合理。要知道,美国西海岸坐落着不少全球知名的医院,他们的移植手术并不比孟菲斯卫理公会大学差。比如,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中心,就是全美最好的移植中心之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则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肝移植中心。在笔者看来,乔布斯之所以不在加州手术的真正原因是,他等不起。
美国西海岸是美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坐落着旧金山、洛杉矶这样的超级城市。加州人口总数接近四千万,约占美国人口总量的1/8。巨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一个难言的现实,需要移植器官的病人为数甚众。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中心为例,有500多个病人在器官移植等待名单上,要满足这些病人的器官移植需要,需要几年时间。
来自美国器官资源共享网络(UNOS)2000年的一份数据显示,当年每天约有114人加入器官移植等待名单,当年有近5800名病人由于没有及时获得器官而死亡。截至2009年6月,约有1.6万人在UNOS肝脏移植等待名单上。肝脏是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每年UNOS名单里也只有1/3病人能顺利接受肝脏移植手术。,如果乔布斯选择在加州进行手术,他及时获得肝脏的可能性很低。
2010年3月,加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举办的器官捐赠法案活动中,乔布斯谈起一年前接受的肝脏移植手术。乔布斯认为自己非常荣幸地在肝脏移植手术中幸存,而有许多人在等待合适肝源过程中死去。他还披露,“我在斯坦福癌症中心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不过那里没有足够的肝脏。我的医生建议我参加田纳西州孟菲斯的一个移植项目,那里的肝脏供需比例好于加州。”据称,乔布斯的新肝脏,来自于一位死于车祸的20多岁年轻人。
人们不免猜测,乔布斯的声名与地位,使他成为肝脏移植病人等待名单中的VIP,从而排在其他病人前面,接受了这一手术。院方的解释是,乔布斯之所以能迅速获得合适的肝脏,是因为其病情严重程度很高,MELD(终末期肝病的标准)评分很高,再加上恰好有与其血型匹配的肝脏,这才得以进行移植。这一评分是指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分数越高病情越重,越急需肝脏移植。,这份解释所传递的信息是,乔布斯并非因为身价与声名而获得高于其他患者的优先权,他的肝脏移植,符合UNOS的政策。
依据UNOS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原因。UNOS是美国一个私立非营利机构,目的是为提高人类器官捐献、切取、分配和移植的效率。它与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HHS)签订协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科学维护,促进器官获取和移植工作。UNOS与全美69家器官获取组织(OPO)合作协调人体器官的分配使用。当OPO在其负责区域取得器官后,将按照血型及其他考量指标(肝脏大小、病情严重程度、等待时间),检索UNOS数据库寻找当地等待移植的病人。
OPO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本着就近原则先在本地区寻找合适病人,然后才扩大到邻近地区。更重要的是,各地域的OPO大小规模并不一样,所服务的人口数量也不相同,相差甚至达15倍之多。在田纳西州,肝脏移植的平均等待时间大约4个月,这一数据的全国平均值则超过一年,在加州等人口密集地区这一等待时间更长。
,在UNOS移植等待名单登记没有地域限制。换句话说,乔布斯既可以在加州登记,还可以在其他州进行登记。打个比方说,为了买一张紧俏的火车票,你可以
鲁迅是什么时候去世的
鲁迅是什么时候去世的, 鲁迅以小说创作起家。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影响深远。那么,鲁迅是什么时候去世的。
1936年10月19日清晨五点二十五分鲁迅在上海因胃疾去世,终年55岁。
他的死讯引起全中国的注意。治丧委员会由宋庆龄、蔡元培等知名人士组成,其中包括了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推荐的沈钧儒、李公朴二人。在上海上万民众自发为他一个文艺界人士举行前所未有的隆重的葬礼。
出丧前一天(10月21日)下午16时,覆盖灵柩用的绸幛和出丧的乐队还没有准备好,沈钧儒嘱咐当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干事的姚士彦马上去办理“绸幛应该怎样,乐队应该怎样,原都应由治丧委员会决定,现在来不及了,你一定去办好”,务必于第二天上午九时前办好。
姚士彦决定用大幅白绸幛,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黑色大字。于是,立马就去汉口路申报馆隔壁一家礼品店赶制。绸幛送到治丧委员会后,沈钧儒看了“民族魂”三字,认为非常恰当,其他治丧委员们也都认为很合适。
1936年10月21日下午,参加鲁迅葬仪的送葬队伍,从徐家汇一直排到虹桥万国公墓。鲁迅灵柩上覆盖写有“民族魂”的白旗,轰动一时。到达万国公墓墓地时,现场人山人海,约两万余人。
1956年,鲁迅墓迁移重建于上海虹口公园。
鲁迅的遗嘱共有7条,其中前几条交代丧事从简;第5条交代幼儿周海婴“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第6条是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一条是万勿接近“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
一、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本名周树人,原名樟寿,字豫才,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为中国的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学术著作、自然科学著作、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二、写作目的
鲁迅说他写作的目的,一是“为那些为中国的改革而“奔驰的猛士”,他们在寂寞中奋战,我有责任为他们呐喊,要给予他们哪怕是微弱的慰藉”。
二是为那些“如我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美梦的青年,正是因为他们,我‘必须在作品中’处处给予一种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的’诱导,而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悲凉感有所扼制(何况我对于悲凉感本身也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三是他的敌人,鲁迅说,“我的敌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干嘛要让他们那么愉快呢?我要像一个黑色 魔鬼那样,站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感到他们的不圆满” 。
三、部分著作
鲁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灵活,风格鲜明独特。在他的人生中,创作的作品,体裁涉及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有《鲁迅全集》二十卷1000余万字传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对新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鲁迅以小说创作起家。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影响深远。其后,鲁迅连续发表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鲁迅逐渐放弃了计划中的长篇小说创作,转向杂文写作。鲁迅后期小说结集为《故事新编》。
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意义重大,名篇迭出。他前期的小说往往没有离奇曲折的剧情,而是以清末民初的底层百姓生活为主,注重细节描写,能在点滴间以白描手法鲜明刻画人物,并挖掘微妙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底层人民思想的麻木愚昧和生活的艰辛。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后期作品则以借历史典故映射现实生活,风格从容充裕、幽默洒脱,大异前期。
代表作有《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故乡》等。主人公阿Q、祥林嫂、孔乙己、闰土等在中国妇孺皆知。
鲁迅死与1936年10月19日。
鲁迅之子周海婴在《回忆录》里披露,他和周建人、许广平均怀疑鲁迅之死与某日本医生须藤故意延误病情有关。
1984年,上海鲁迅纪念馆组织了一批著名的肺科专家对鲁迅的x光胸片进行会诊。这些x光片拍于鲁迅逝世前4个月。专家们会诊后一致认为,鲁迅确实患有肺结核、肋膜炎,但这不是鲁迅的直接死因,直接死因是肺气肿造成气胸,压迫心脏,从而导致心力衰竭。
据周海婴回忆,当时鲁迅的私人医生须藤并未采取有效措施,结合以往各种疑点和传闻,他认为鲁迅被误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甚至不排除被政治谋害的可能。
有关人士呼吁,借鲁迅诞辰120周年之机,把鲁迅之死的疑点搞清楚,免成为历史疑案。
假如鲁迅先生不被误诊,他会继续用他如鞭似剑的笔,向敌人投去一支支直插灵魂的投枪。这是人们看完这篇报道后所感受的最大遗憾了。答案补充据医学界专家说,鲁迅的病情虽严重,还是可以医治的,第一步就是把肋膜间的积水抽去,如果迟延,必不治。须藤却说并无积水,但只过了一个月,他又说确有积水。鲁迅死后,治丧委员会要须藤写一份治疗报告。他虽然写了,但与实际治疗并不相符。后来须藤就不知去向了。
鲁迅逝世后,还留有一件遗物-1936年6月15日拍摄的”胸部X光片”。上海市第一结核病防治院,于1984年2月24日,邀请一些著名肺科。放射科专家。教授,共同研究这件遗物并作出了”鲁迅先生不是直接死于肺结核病,而是死于自发性气胸”的新结论,终于揭开了长达四十八年的鲁迅死因之”谜”。专家认为鲁迅的病情属于中等程度,不是死亡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左侧肺大疱破裂使气体进入胸膜引起自发性气胸,压迫肺和心脏面死亡。认为,这种病在当时并不是不治之症,如果及时治疗,是完全可以治好的,遗憾的是,鲁迅先生竟这样过早的去世了。
1936年10月19日清晨五点二十五分鲁迅在上海因胃疾去世,终年55岁。
他的死讯引起全中国的注意。治丧委员会由宋庆龄、蔡元培等知名人士组成,其中包括了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推荐的沈钧儒、李公朴二人。在上海上万民众自发为他一个文艺界人士举行前所未有的隆重的葬礼。
出丧前一天(10月21日)下午16时,覆盖灵柩用的绸幛和出丧的乐队还没有准备好,沈钧儒嘱咐当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干事的姚士彦马上去办理“绸幛应该怎样,乐队应该怎样,原都应由治丧委员会决定,现在来不及了,你一定去办好”,务必于第二天上午九时前办好。
姚士彦决定用大幅白绸幛,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黑色大字。于是,立马就去汉口路申报馆隔壁一家礼品店赶制。绸幛送到治丧委员会后,沈钧儒看了“民族魂”三字,认为非常恰当,其他治丧委员们也都认为很合适。
1936年10月21日下午,参加鲁迅葬仪的送葬队伍,从徐家汇一直排到虹桥万国公墓。鲁迅灵柩上覆盖写有“民族魂”的白旗,轰动一时。到达万国公墓墓地时,现场人山人海,约两万余人。
1956年,鲁迅墓迁移重建于上海虹口公园。
鲁迅的遗嘱共有7条,其中前几条交代丧事从简;第5条交代幼儿周海婴“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第6条是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一条是万勿接近“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
扩展资料
一、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本名周树人,原名樟寿,字豫才,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为中国的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学术著作、自然科学著作、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二、写作目的
鲁迅说他写作的目的,一是“为那些为中国的改革而“奔驰的猛士”,他们在寂寞中奋战,我有责任为他们呐喊,要给予他们哪怕是微弱的慰藉”。
二是为那些“如我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美梦的青年,正是因为他们,我‘必须在作品中’处处给予一种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的诱导,而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悲凉感有所扼制(何况我对于悲凉感本身也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三是他的敌人,鲁迅说,“我的敌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干嘛要让他们那么愉快呢?我要像一个黑色魔鬼那样,站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感到他们的不圆满” 。
三、部分著作
鲁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灵活,风格鲜明独特。在他的人生中,创作的作品,体裁涉及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有《鲁迅全集》二十卷1000余万字传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对新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鲁迅以小说创作起家。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影响深远。其后,鲁迅连续发表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鲁迅逐渐放弃了计划中的长篇小说创作,转向杂文写作。鲁迅后期小说结集为《故事新编》。
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意义重大,名篇迭出。他前期的小说往往没有离奇曲折的剧情,而是以清末民初的底层百姓生活为主,注重细节描写,能在点滴间以白描手法鲜明刻画人物,并挖掘微妙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底层人民思想的麻木愚昧和生活的艰辛。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后期作品则以借历史典故映射现实生活,风格从容充裕、幽默洒脱,大异前期。
代表作有《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故乡》等。主人公阿Q、祥林嫂、孔乙己、闰土等在中国妇孺皆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鲁迅
列宁是在1924年去世的。
列宁(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列宁是他的笔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他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苏联总理)。列宁是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后的化名 ,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 大导师和精神领袖”,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和评价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1101年8月24日去世
。
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生于公元1037年,21岁开始进入仕途,曾两次进京任龙图阁学士、中书舍人、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官职,但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合,一生屡遭贬谪,大部分时间做地方官,1101年8月24日(农历七月二十八日)逝世,终年64岁。
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一起被后人称为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
据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的考证,李白死于宝应元年(762年)十一月初十以后不久,具体日期无考.在61岁去世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李白从江夏到豫章(今江西南昌)与夫人重聚。李白在一生的几年中,穷愁潦倒,生活十分凄凉。但他对时局的变化还是始终关心的。上元二年,当东南地区又告吃紧,朝廷派李光弼出镇临淮(今安徽泅县)时,61岁高龄的李白,仍不肯放弃这的报国机会,打算赶往临淮,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可惜走到半路就病倒了,未能如愿。第二年,李白在安徽当涂与世长辞。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策发,李白避居庐山。那时,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磷恰在此时出师东巡,李白应邀人幕。李白人幕后,力劝永王勤王灭贼,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他也作过自我检讨。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但未见任用,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梓潼),完全出乎意料。因为当时永王幕下的武将均巴得到了重用。事情之所以发生变故,可能与崔涣、张镐这批人的失势有关。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由于李白在海内素负盛名,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请,大家都很尊重他,并没有把他看做一个遭流放的罪人。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朝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己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