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均瑶集团的创始人,叫王均瑶,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38年,在38年里,他建立了三家上市公司,并且积累到了110亿资产留给了自己的17岁儿子。
王均瑶从小就出生在一个非常落后的乡下,当时乡下的生活条件不太好.,他有一个非常壮观的幻想,那就是他还想成为一位飞行员。,由于家庭对他的学校没有支持,他只能停学回家。,他和一些朋友去了一家印刷厂当采购员。他开始时不时地做生意,他的主要工作是在全国各地购买自粘胶。环游世界的过程中,王均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1991年春节前夕,王均瑶与同乡几个伙伴在湖南长沙打拼。既然约好一起回家,却因为买不着火车票,正在一筹莫展时,就有人提出要包一辆大巴回温州。于是同行的几个伙伴租了一辆豪华大巴,坐车从长沙回到了温州。
在回家途中,王均瑶抱怨汽车开得太慢坐久了腰酸背痛,他的这个抱怨让同乡的一位好友听到之后,就开玩笑地说飞机快,你怎么不包飞机回家呢?这一句话一说出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王均瑶内心就开始想了起来,既然可以包大巴包船,为什么不能包飞机呢?这一个想法一直在他脑海里徘徊,过完年他就直接拿着准备好的材料来到民航局了解相关的情况。当时他问民航局的领导,为什么不开通一条从温州到长沙的航班呢?他就向民航局的领导提出他要承包这一条航线。于是双方合作就开始进行了起来,温州到长沙的包机航线也终于开通了,王均瑶也成为了包飞机的第一人。
可2004年王均瑶因劳累过度,不幸患上了肠癌,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在恶化,那个时候的他事业已经达到了巅峰。但奈何身体扛不住,最终住进了上海的瑞金医院接受治疗,金钱已经买不了健康,在11月份的时候他还是英年早逝了,享年38岁。
可以说他是用健康换来了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温州均瑶乳品公司、温州均瑶集团有限公司这三家上市公司。在他离世的时候,这三家公司的市值约110亿,他全部交给了自己年仅17岁的儿子。
没有任何关系。
根据网上资料可知均和集团和均瑶集团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均瑶集团创始于1991年7月,是一家以实业投资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已形成航空运输、金融服务、现代消费、教育服务、科技创新五大业务板块,旗下3家A股上市公司,规模列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第177位。
均和集团总部坐落于中国经济的金融、贸易和物流中心——上海,依托沪上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畅通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全球化视野关注合作创造,商业与金融结合,持续推进全球贸易、金融服务与实业投资互为支撑、融合发展的企业战略,现已形成集全球大宗商品贸易、金融服务与投资、城市运营与民生、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实业重工与工程建设等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集团注册资本金130亿元,拥有大宗贸易、金融服务、产业投资、风控、合规等各类人才5,000余名,总资产1500亿元。
受疫情反复及防控力度的影响,消费意愿及能力均受到明显冲击,经销伙伴的节奏亦同步趋缓,在销售旺季公司核心区域遭受洪灾影响,波及面大、影响时间久,对公司的经营造成较为严重干扰。受上述负面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2020年业绩下滑。
一、均瑶集团自90年代起即进入乳制品及含乳饮料行业,并逐渐成为这一行业中知名品牌,是国内最早开发和生产塑瓶长效灭菌奶的企业之一。 而提起均瑶品牌,一定绕不过王均瑶这样一位“胆大包天”的企业家,均瑶集团便以创始人王均瑶的名字命名。 上世纪80年代初,王均瑶、王均金、王均豪兄弟三人就出生在温州的苍南县,一个普通的渔民家庭。改革开放初期,大哥王均瑶带着兄弟做起了小买卖。从最简单的赚钱方式开始,他们每天都在不停地寻找机会。温州人能吃苦、敢冒险、抓机遇的拼搏精神在王家兄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8月18日,被称为“乳酸菌第一股”的均瑶健康(605388)正式登陆上交所主板,均瑶健康也成为了均瑶集团第4家上市企业。 1998年,均瑶健康前身均瑶集团乳品有限公司成立,继承了集团乳制品及含乳饮料业务。2011年,均瑶推出“味动力”系列新品,战略进入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由此带来业绩的快速增长。
三、作为登陆A股之后的首份年度业绩答卷,均瑶健康2020年业绩可谓是“病态十足”,收入、利润都在下滑,常温乳酸菌的产销量也在双位数萎缩。 近日,均瑶健康发布了2020年年报,实现营收约为8.52亿元,同比下降31.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2.14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2.95亿元,降幅为27.6%,营收与净利呈现双降态势。
跨界造车胜算可以说是一半以上,现在造车的技术已经公开了,所以很多公司都是可以办得到的。
1966年,浙江温州苍南县大渔镇金乡渔岙村有一个男孩出生,取名王均瑶。
当时谁都没想到,出生在一个小小渔村的王均瑶会成为中国响当当的大人物。
王均瑶家里三个兄弟,王均瑶是长兄。
那个时候又穷,家里供不起读书,于是身为长兄的王均瑶刚上完初中就辍学出去打工了。
王均瑶跟着家乡父老,南北闯荡,做过很多工作。
去厂矿企业、去学校做不干胶和标牌印刷、饭菜票、做徽章,只要是赚钱的活儿三兄弟基本上都做过。
1990年,北京亚运会成功举办。
三兄弟靠着北京亚运会的标牌赚了人生第一大桶金。
1991年,王均瑶和往年一样准备回家过春节,因为生意耽搁了买火车票,于是就和老乡一起包下一辆大巴车。
因为家乡偏僻,又三面环山,山路崎岖,路上大巴车司机为了安全开得很慢,可王均瑶心急,随口说了一句“车太慢了。”
一起坐车的同乡却挖苦的说了句嫌慢,你包飞机啊!
就因为这一句话,王均瑶真的动了包飞机的心思。
要知道90年代,那个时候有钱都不一定能坐飞机,至少要有团县级以上政府的介绍信才可能坐上飞机。
可王均瑶想为什么大巴可以承包,飞机不能承包?
春节一结束,王均瑶就开始四处询问包飞机的事儿,这一调研就是半年,终不负有心人,长沙到温州的航线被王均瑶“拿下了”。
1991年7月28日,一架苏式“安24”型民航客机从长沙起飞,平稳地降落于温州机场。
这一事儿一出,王氏三兄弟名声大噪,而王均瑶也成为“胆大包天”事件的男主成为改革开放的经典案例之一。
时势造英雄,就连王均瑶自己都说如果不是那股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唤醒了蕴藏在我们温州人身体里的创业激情,我可能会是一个如父辈一样的本分渔民。
1992年,26岁的王均瑶,和兄弟们靠着这些年的收入,拿出了5000万元成立了国内首家民营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公司。
大家都知道,王均瑶并没有止步于此。
王均瑶率领天龙陆续开通50多条国内包机航线,400多个航班。
王均瑶的事业也没有只局限于这些。
1993年, 在“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号召下,王均瑶看准了时机,投身乳业经营。
在全国都建立了乳业生产基地,次年均瑶乳品公司开始起步。
1995年,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创立,意味着均瑶集团的经营格局形成。
这个时候,年仅29岁的王均瑶身价已经115亿了。
1998年,王均瑶又将目光放在服务业上,于是温州均瑶宾馆建成,均瑶集团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不仅如此,同年王均瑶以68万元一辆车的价格拍下温州100辆出租车经营权,要知道在那个时候6800万可以说是天价。
2000年,王均瑶的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他不再局限于温州,不再局限于浙江,均瑶集团总部移师上海。
王均瑶在浦东征地200亩,建设了均瑶集团总部。
2002年,经批准,均瑶集团入股“东方武汉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入股国家全资控股业务领域。
同年,王均瑶还斥5.5亿巨资拿下上海徐家汇一栋32层的商务大厦,并改名为上海均瑶国际广场,紧接着还收购了无锡商业集团,后改名为大东方。
可谁知,曾经在商界叱咤风云,却因为常年奔波劳累,积劳成疾,王均瑶身患癌症。
2004年,王均瑶英年早逝,年仅38岁。
好在时光并未将均瑶集团的光芒所掩去。
2015年,吉祥航空在上交所成功上市 (上证603885) 。
2020年,“益生菌第一股”均瑶 健康 (605388.SH)上市。
至此,均瑶集团下已有四家上市公司。
分别为吉祥航空(603885.SH)、大东方(600327.SH)和爱建集团(600643.SH)、均瑶 健康 。
,我想说生命才是革命的本钱。
正如,本文开头所写,王均瑶所言 在病魔面前,我频繁地回忆起我自己的一生,发现曾经让我感到无限得意的所有 社会 名誉和财富,在即将到来的死亡面前已全部变得暗淡无光,毫无意义了。
作者|王一涵
|刘肖迎
8月18日,“益生菌第一股”均瑶 健康 (605388.SH)终于上市。早在2000年,资本市场就已经预测均瑶要上市,这一拖,就是20年。
上世纪90年代,牛奶从建国初期的“奢侈消费品”逐渐成为大众消费品。具有商业头脑的王均瑶,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于1994年成立了温州均瑶乳品公司。
1998年,均瑶牛奶占据温州本地约60%的市场份额。两年后,均瑶牛奶就已经冲入全国前五名,在上海市场排名第二。同年,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均瑶乳品变更为均瑶集团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就在资本市场期待均瑶牛奶上市、铺向全国市场之时,2004年11月,均瑶集团飞来横祸,创始人王均瑶因罹患癌症,英年早逝,享年38岁。同年底,危机重重的均瑶集团突然宣布砍掉鲜牛奶业务。
这一年,成为均瑶集团的至暗时刻。
均瑶集团的发展史,是商业奇才王均瑶带领胞弟白手起家的创业史。
王氏三兄弟出生在浙江温州大渔镇的一个小渔村,从小家境不富裕,大哥王均瑶16岁便辍学出门闯荡,两个弟弟也相继成为了哥哥的左膀右臂。
1990年靠北京亚运会宣传品的巨大需求,24岁的王均瑶带着弟弟们,做成了几百万的生意。年底和其他老乡一起回老家,大家都是提着装满现金的密码箱,钱多到一度为如何安全回家犯了愁。
王均瑶的第一想法就是“包飞机”,在那个火车都不普及的年代,根本没有长沙到温州的航线,还是包了一辆大巴车衣锦还乡。春节过后,王均瑶兄弟三人,就为了“包飞机”,叩开了湖南省民航局的大门。
1991年,在敲到一百多个图章后,温州-长沙的航线终于开通。首开中国民航史私人承包飞机先河的王均瑶,被称为“胆大包天”第一人。
随后的十几年时间,王均瑶带领胞弟在航空、乳品、 汽车 租赁等领域大展拳脚,均瑶版图日渐扩大。
均瑶乳品是均瑶集团的重要支柱,但这个支柱并不牢靠。
当时乳品行业竞争激烈,各大乳企利用价格战,亏本竞争,抢占市场份额,众多大品牌一度降价幅度高达50%,“奶价贱如水”。
面对日益上涨的成本和不断下跌的售价,众多企业要么选择倒闭,要么选择往牛奶里加“料”。不加“料”就亏损,公司现金流非常紧张。
2004年11月,王均瑶突然去世,整个均瑶集团风雨飘摇。
如果乳业板块不及时止损,现金流情况的恶化,会让均瑶集团面临多家银行断贷的风险。为了维护集团利益及品牌形象,新任掌舵人二弟王均金,决定壮士断腕,砍掉鲜牛奶业务。
据三弟王均豪回忆说“当时上海的销售团队和很多老员工,对这个决定都非常不理解。那么好的销售业绩,好不容易做到上海市场第二,牛奶业务却一夜之间就没了。他们甚至跑到大哥墓前去告状,说我们要把均瑶集团搞没了。”直到王均金做出郑重承诺,“砍掉业务不裁员”,一切才慢慢平息。
在内忧外患中,均瑶乳品艰难向含乳饮料细分市场 探索 。含乳饮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国内知名的品牌从南椰树、北露露到河北养元出品的“六个核桃”,都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竞争格局。所以均瑶乳品将目光锁定在了更细分的常温乳酸菌市场上,相对开发程度低,竞争对手少。
2011年公司推出了“味动力”系列产品,没想到市场反响和销售很不错,更没想到能以此为动力,转型均瑶大 健康 饮品,在十年后成功登上了A股市场。
截至9月7日,均瑶 健康 收盘价22.79元,公司总市值98亿元。支撑起这百亿市值的,是均瑶 健康 的主打产品——“味动力”系列常温乳酸菌饮品,近三年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 97%。
虽然“味动力”系列产品成功将均瑶大 健康 送上A股,但其实近几年它的动力已经不足了。根据招股书中显示,2018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2%、-3%、-26%。
通过上市可以增强品牌效应,否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突破业绩瓶颈,提高市场份额,最终还是要以产品和业绩说话。
2016-2019年,均瑶 健康 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为4.19%。2015-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从77.2亿元增长至148.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83%。均瑶不仅增速远低于行业水平,2019年开始,公司营业收入还开始下降。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饮品市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疫情只是业绩恶化的导火索,根本原因是在寻找挽回业绩颓势的方法上。
根据招股书显示,均瑶 健康 此次上市募集资金的用途有两个一是扩大产能,增加两个总产能共20万吨的生产基地,二是进行品牌升级建设。但产能和品牌,并不是业绩上升路上的绊脚石。
2017至2019年,公司自有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1.78%、64.39%和65.42%。产能连续提高,产品销量却下滑了。2019年,在出厂价下调了6%-8%的情况下,“味动力”系列的销量仅为15.56万吨,同比下降8.74%。
降价都没能拯救销量,显然业绩不好的锅,产能不背。
品牌建设直接目的就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在这方面均瑶 健康 向来很大方,舍了“银子”未必能套到“狼”。
2017至2019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占收入比重均超过20%。单就广告宣传促销费来说,也比同行业知名品牌平均高出4个百分点以上。2019年,以经销商为主的销售模式下,公司还尝试加大线下促销力度,让利给经销商,相应减少广告宣传投入,以期待业绩有所上升。
,无论是高额广告投入,还是线下大力促销推广,均瑶 健康 既没有在业绩上有所突破,也没有获得稳定的销售渠道。2019年末,其经销商数量为1306个,较上年末净减少近百家,而其中三年持续合作的经销商比例不足四成。
如此高的销售投入和促销力度,都没能拯救销量,显然业绩不好是品牌建设也背不起的锅。
均瑶 健康 近几年资金实力雄厚,2017至2018年,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连续两年在关联方上海华瑞银行购买存款理财产品,累计发生金额高达24.3亿元。2019年底,货币资金余额高达10.62亿元。
相较之下,本次上市募集资金不足10亿元。如果产能和宣传不到位是制约业绩上涨的因素,均瑶 健康 大可不必等到今天解决问题。
最终决定业绩好坏的,还是产品本身。主打 健康 的“味动力”,每瓶产品耗用最多的原材料是白砂糖,为奶粉用量的两倍。
随着消费能力及理念的变化,消费者对 健康 饮品的要求会逐渐提高,含有大量白砂糖的“味动力”,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对于公司来说,产品创新的需求迫在眉睫。
,根据招股书中显示,公司连续三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不足0.5%。2019年,公司总人数698人,研发人员共8人,刚好是个零头。
根据招股书显示,未来5年内,随着宏观经济增长趋缓、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逐步饱和,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至2024年,国内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为211.9亿元。2019-2024年,预期市场复合增长率为7.33%,仅为过去五年增长率的零头。
逐渐饱和的市场会让竞争更加激烈,而没有突出产品优势的均瑶 健康 ,如果还是依赖“味动力”,终会失去动力,未来危机重重。
在A股市场中,均瑶 健康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均瑶集团旗下还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吉祥航空(603885.SH)、大东方(600327.SH)和爱建集团(600643.SH)。均瑶 健康 的上市保荐人之一,就是爱建集团持股40.45%的爱建证券。
2004年大哥王均瑶突然离世后,二弟王均金作为一个低调内敛的财务专家,全盘接手集团业务。上任后迅速整合公司资产,与银行坦诚沟通,成功阻止了银行集体断贷,将均瑶集团从生死关头拉了回来。
整合业务过程中,均瑶集团失去了消费领域的重要支柱——均瑶鲜牛奶业务。当时正在进行的江苏无锡商业大厦的收购,成为了集团业务的重中之重。江苏无锡商业大厦是上市公司大东方的第一大股东,年底完成收购的均瑶集团,借此进入了A股资本市场。
2015年5月23日,均瑶集团发起创立的全国首批、上海首家民营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正式开业。四天后,自主建立的吉祥航空在上交所上市。同年9月,入股新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爱建集团。至此,均瑶集团商业布局已经明晰,以航空和金融为支撑,全面进军现代服务业。
度过危机时刻后,均瑶集团成为一个在服务业遍地开花的家族企业,横跨航空、金融、消费、教育、 科技 五大业务板块。
某互联网平台创始人、80后张峻表示,自己是均瑶集团的超级VIP小时候上的是均瑶集团投资的小学,喝的是均瑶牛奶。工作后,出差旅行坐的都是均瑶集团旗下航空公司投资的飞机。
与资本版图同步扩张的,还有均瑶集团的债务规模。2019年底,均瑶集团一年内到期的有息债务金额为180.6亿元,账面货币资金余额62.53亿元,资金缺口达118.07亿元,相较2015年底的资金缺口57.69亿元,翻了1.05倍。
疫情之下,以服务业为根基的均瑶集团首当其冲,资金压力更大。截至2020上半年末,均瑶集团一年内到期的有息债务金额为218.33亿元,账面货币资金余额89.58亿元,资金缺口达128.75亿元。
旗下两大主力——爱建集团及吉祥航空,资金方面也自顾不暇。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爱建集团和吉祥航空的资金缺口分别为39.22亿元、67.78亿元。
有趣的是,吉祥航空上市之前资金缺口并不大,2014年末缺口为7.95亿元,2015年上市当年年底迅速上升至31.22亿元。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了爱建集团上。2014年以前,爱建集团几乎没有资金缺口。2015年均瑶集团入股当年,缺口出现了,金额为12.19亿元。随着均瑶集团持股比例逐年提高,资金缺口也越来越大,2019年底该金额达到40.14亿元。
相比之下,刚刚上市的均瑶 健康 “无债一身轻“。近三年公司货币资金充足,不仅没有借款,还有钱买关联方存款理财产品。
在集团整体短期资金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最不“缺钱”的均瑶 健康 上市了。因疫情而陷入资金困境的均瑶集团,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但均瑶 健康 是否会走上吉祥航空、爱建集团“上市即缺钱”的老路,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002年8月18日,经国家民航总局批准,均瑶集团入股“东方航空武汉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民营企业入股国家全资控股业务领域。2005年6月,获准筹建上海吉祥航空有限公司,并于2006年9月实现首航。开航至今已拥有十几架飞机,开通了全国主要城市的三十多条航线。
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均瑶航空运输以现有的航空运输和包机业务为基础, 广泛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舒心的旅行服务。
营销服务是均瑶集团的另一主营业务,其中包括零售业、文化和食品饮料三部分。
零售是营销服务领域稳步发展的业务。由上市公司无锡商业大厦股份有限公司和宜昌均瑶国际广场购物中心组成。
大厦股份是无锡市首家上市的商贸流通企业,也是无锡市最为著名的大型百货零售企业,公司控股“百业超市”和“东方百业网”。
于2006年9月正式运营的宜昌均瑶国际广场购物中心位于宜昌均瑶国际广场内,拥有绝佳的地理位置和品牌优势,是宜昌市首家大型国际品牌购物中心。
文化是营销服务领域的新兴业务。均瑶文化传播是营销服务领域中的新兴业务,是均瑶集团旗下品牌营销领域的专业公司,为世界顶级品牌提供延伸的主题体验零售解决方案,着力于品牌授权特许经营模式,通过将国际顶级赛事、文化活动品牌链接到消费品领域,为消费者带来触手可及的主题文化体验。均瑶文化传播凭借其强大的创意研发、资源整合、品牌扩张和价值链掌控能力,先后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许经营商和零售商、世界一级方程式大奖赛(F1)官方授权产品大中华区独家经营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批高级赞助商以及NBA中国市场推广合作伙伴以及FIFA官方店在大陆地区的独家合作伙伴。
食品饮料是营销服务领域中的传统业务。1994年6月,均瑶集团进入乳制品行业,并逐渐成为这一行业中知名品牌。目前已形成了完备的开发生产巴氏杀菌乳、灭菌乳、酸牛奶、乳酸菌饮料、调味乳饮料的技术装备与研发水平。均瑶食品饮料秉承“现代农业,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以乳业为基础,依托产品研发,整合集团物流、营销、财务等行销资源,努力创建具有均瑶集团特色的现代食品行销服务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健康的食品。
均瑶集团还从事高端商业地产及安居房包括上海均瑶国际广场、武汉均瑶房地产有限公司、宜昌均瑶国际酒店、温州均瑶宾馆等产业。
均瑶集团在发展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先后投入过亿元用于各种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在三峡库区进行系列投资,解决当地部分移民就业问题,成为中国光彩事业的成功案例。均瑶集团也是中国第一批向联合国“全球契约”递交承诺书的企业。收购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和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成为探索公益事业的新模式。携手国内十余家著名企业,共同发起“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在中国积极推广CSR理念,并为民营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广和实施中发挥表率作用。
2004年6月,均瑶集团党委成立,成为直属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的第一家民营企业党委,并被确定为上海市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示范点。
2005年开始,均瑶集团明确了建设“百年老店”的企业理念和迈向国际化的企业使命,始终坚持“创新实现价值”,全力开展业务整合、品牌建设、团队培养,注重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管理等手段,主动有效地完善现有的各项业务战略和架构,立志用五到十年时间,使均瑶集团成为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
服务创造美好生活。
我们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每天在不停地努力奋斗去挣钱,为的就是能够过上一个好的生活。相信我们大家都看过啊,小品《不差钱》吧?里边有一句话说得非常经典,那就是人死了,钱还没花完,这句话说得非常真实,也非常的悲哀。许多人就是这样忙碌的,一生都在挣钱,根本没有用什么时间去享受生活。
虽然自己挣了许多钱,自己的身体健康已经不行了,也再没有机会去使用这些钱了。这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又令人感到无奈,因为你不挣钱,自己的生活就没有办法过得下去。在现实中,这样的人是有不少的,而王均瑶就是这样。他用了38年的时间,建议了三家上市公司,有着110亿的资产,完全没有生命来换了,将自己的资产全部留给了儿子。
说起王均瑶的奋斗史,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王均瑶的出身并没有多么高贵,他只是出生在一个农村。人穷志不穷,在自己的村子里,王均瑶有很多时候都能看到飞机,从上空飞过,他也是非常羡慕那些飞行员的。所以在他小的时候,他就有着一个梦想,长大的时候要做一名飞行员。
不过梦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王均瑶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就连支持他上学读书都成了一个问题,所以在他初中的时候,他就因为家里的经济问题而被迫休学了。他也不能在家闲着,无所事事吧,于是他就外出打工,找了一份业务员的工作。表面上来看是业务员,其实就是做推销工作的。
王均瑶推销的东西是不干胶,看到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是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工作不怎么体面吧,她的家人对他还是非常支持的。与许多刚刚入门的推销员不一样,王均瑶心里并没有感到自卑,他反而用自己煽情的语言做成了许多业务,而且还有着非常大胆的想法。业务能力突出的他,也是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他也是开始前往各个省份推销他的不干胶。
还记得我们上边提到的他有一个当飞行员的梦想吗?其实这个梦想他一直都没忘记,只是被自己藏在了心里,而他有一次到了上海的时候,偶然间他也是来到了一个军用机场。看到里边形色各样的飞机,他内心的梦想再一次被激发了起来,他也知道这终究只是一个梦想,虽然有遗憾,也要接受现实。
不过后来的他也的确是经常跟飞机打交道,也算是完成了当时的梦想了吧?说起他的创业经历,其实也是非常有趣的。当时他要回家过年,也是和自己的伙伴一起租了一个豪华大巴,汽车毕竟是汽车,遥远的路程,再加上漫长的时间也是让他感到各种不适。他也是随口说了一句,如果能够包一架飞机回家就好了。
一句玩笑话,最终却成为了现实。这句话一直在王均瑶的脑海中,没有散去。他觉得这的确是一个机会,自己也一直对飞机感兴趣,如果能够成功,这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啊!就这样心血来潮的王均瑶,便拿着材料,到了民航局。因为常年要在温州和长沙之间来回跑,王均瑶也是问那些领导为什么不在两个地方之间开条航线呢?
领导给他的回答也是,让他感觉到了商机,因为温州机场是新建立的客源,还比较少,如果开通了路线,那一定会赔本的,王均瑶却不这样认为,他相信,如果这条航线开通了,一定能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的。他也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提出了要承包温州到长沙的这条航线。
经过两方长时间的商量,民航局也是被王均瑶给说动了,他们最终同意了王均瑶包这条航线的要求。而王均瑶也开始慢慢的在起步了,在1992年的时候,王均瑶成立了我国的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由于是第一家没有经验,在他公司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许多地方都受到了限制,一直是处于亏损状态的。
王均瑶并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的决定也是认为自己能够成功的,只是缺少一个恰当的机遇罢了。过几年时间的慢慢发展,这个机会也终于是来了。后来武汉航空公司也是进行了机制的改革,王均瑶也是认为机会来了,他也转变了公司的经营策略,而且也是投入了5000万的资金作为入股。
结果证明王均瑶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看到王均瑶出手这么阔绰,他也是赢得了政府和航空公司的信任。航线也是慢慢开始运行了,但收入是非常可观的,仅仅短短的时间,王均瑶便赚得了大量的钱。这也是让王均瑶非常的开心,他也是趁着这个机会扩大了自己的业务,使自己的航空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了。
而且他的眼光并不拘泥于包机行业,再一次偶然的条件下,他也是察觉到了牛奶行业的商机,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牛奶的需求量也是将会越来越大,所以王均瑶也是将突破口对准了牛奶行业。他也是一个不含糊的人,认准了机会就会出手,王均瑶也是开创了自己的牛奶公司,叫做均瑶集团仅仅几年的时间,他的公司就达到了行业前五的水平。
可以说王均瑶的事业在一步步的上升,他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前途。令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不幸地去世了。本来还想着在海外扩展市场的他,对,因为长时间的过度工作而患了肠癌。尽管自己已经身家过亿了,却没有治好自己的病,最终他仅仅在38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这个时候的王均瑶已经有了三家上市公司了,他的财产也达到了110亿,尽管拥有了这么多的财富,也换不回他的健康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死了,钱还没花完的悲哀吧!如今他的产业也是交给了他的儿子来打理,不过他的儿子还只有17岁,要想继承这么大的公司,对他的儿子来说,也是一个考验。
虽然王均瑶的故事令我们感到羡慕,他的奋斗史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而且自己也赚了不少的钱,归根到底还是要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健康问题。其实人在老了或者功成名就的时候,就非常注重自己的生命了,所以哪怕他们有再多的荣耀,再多的钱财,一旦没有了健康,那些东西将都成为一些无用之物。自己赚到了钱也要有命花才行啊!所以也是提醒各位在努力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