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读后感(陈鹤琴《活教育》

  • 生活知识
  • 2023-05-20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陈鹤琴《活教育》读书笔记

一、活教育的目的

1.做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社会性----跟他人的关系-----学做为人类谋幸福的人

2.做中国人-----中国社会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社会-----生活的内容和意向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人。

3.做现代中国人-----解决现代中国的社会问题。

二、做现代中国人的条件

1.健全的身体。

2.创造的能力。

创造能力要从儿童时期培养起。儿童本来就有一种创造欲,我们只要善为诱导启发,可以事半而功倍。训练儿童创造能力的两个要点-----劳动的身手和科学的头脑。

3.服务的精神。知道儿童去帮助别人,去了解大我的意义。

4.合作的态度。中国人在这方面要加强。

5.世界的眼光。

我们要对世界有正确的看法,必须要了解世界的事事物物,大自然是这样在运动着,大社会是这样在发展着。大自然、大社会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我们必须与大自然、大社会接粗,探究大自然、大社会的运动和发展。

“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

三、活教育的原则

提出十七条原则,目的是“心理学具体化,教学法大众化”。

1.凡事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一岁半的小孩,他要自己吃饭,他要拿着汤匙,装着饭菜,放进嘴里···他若自己动手,自己吃饭,可以得着肌肉运动的快感。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个,凡事儿童自己能够做到,应当让他自己做,做了就与时期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着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性质。

    要知道做事的兴趣,愈做愈浓,做事的能力,愈做愈强。

2.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举凡在学校里面各种的活动,各种的教学,你都不用管直接去告诉他种种的结果,应当让儿童自己去试验,去思想,去求结果。

3.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你要学生烧饭,你一定要给他一个适当的设备,相当的机会,让他自己动手学习的。

你要儿童说话说的得体,做人做的很好,你要他处世接物都很得当,你一定歌谣使他在适当的环境之内得到相当的学习。

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学习力所学毕竟有限,要让儿童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发现。

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

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听好话的,也没有一个人喜欢人家骂他的。这种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来鼓励儿童怎样做人,怎样求学。

你不要静止小孩子高声说话,你要鼓励小孩子在公共场所怎样轻轻地讲话。

一切的一切,你要用鼓励的方法来控制儿童的行为,来督促儿童的求学。消极的制裁不会产生多大的效果,有时候反而容易勇气他的反感呢!

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吗的活教材

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知识,你要获得直接的知识,确实而经济,你应当从大自然中去追求,去探讨。

7.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有什么好处呢?它能使小孩子对于所学的事物,认识得格外正确,印刻得格外深切,记忆得格外持久。

߄ ��c��》�%�%

《活教育与死教育》读后感

《活教育与死教育》读后感
潘华珍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活教育与死教育》读后感。他强调“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如同其他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有渊源关系的学说一样,活教育也是针对传统教育死板、僵化的弊端而提出的。他在《活教育发刊词》中,号召要把那种死气沉沉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批评旧教育脱离自然和社会,脱离儿童生活,课程固定,教材呆板,只能培养书呆子。书本知识毕竟是间接的,与儿童的经验隔离得太远。活教育要有活教材,就是大自然大社会。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他认为传统的课程科目本没有必要分得那么清楚,主张从儿童生活出发,对课程灵活地进行调整,使各科打成一片,贯通起来。
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
一、教与不教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而是教学生学习。”
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
清代颜元说得好“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
陶行知先生说“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
二、学与不学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
他还对活教育与死教育作了十大区别的对比,读后感《《活教育与死教育》读后感》。
活教育
死教育
一、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以孩子作中心当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孩子的活动。
二、教育的目的在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得求知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
三、一切教学,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四、分组学习,共同研讨。
五、以爱以德来感化孩子。
六、孩子自订法则来管理自己。
七、课程是根据孩子心理和社会需要来编订的,教材也是根据孩子心理和社会需要来编订的,所以课程是有伸缩性,教材是有活动性,而可以随时更改的。
八、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工作时很静很忙,游戏时很起劲很高兴。
九、师生共同生活,教学相长。
十、学校是社会的中心,师生集中力量,改造环境,服务社会。
一、一切设施一切活动,教师(包括校长)是中心是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教师的活动。
二、教育的目的在灌输许多无意义的零星知识,养成许多无关重要的零星技能。
三、一切教学,集中在“听”,教师口里讲,孩子用耳听。
四、个人学习,班级教授。
五、以威以畏来约束孩子。
六、教师以个人主见来管理孩子。
七、固定的课程,呆板的教材,不问孩子能否了解,不管时令是否适合,只是一节一节地上,一课一课地教。
八、孩子呆呆板板,暮气沉沉,不好动,不好问,俨然像个小大人。
九、师生界限分明,隔膜横生。
十、校墙高筑,学校与社会毫无关系。
  〔《活教育与死教育》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而有收益。】

陈鹤琴《活教育是怎样实施的》读书笔记

陈鹤琴老先生说,孩子是有生命力和成长力的,富有潜力和创造力,只要善于引导都可以成才,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所以一下就记住了这句话。以后,我要以此为教学指导,寓教于做,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还有一条让我印象深刻,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听好话的,也没有一个人喜欢人家骂他的。这种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来鼓励儿童怎样做人,怎样求学。

教育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教育应该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使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小学语文教学涵盖面广,知识点琐碎,对学生的教育可以从细处着手,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开始。

扩展资料

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 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有《家庭教育》等著作。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对今天的幼儿教育的发展有什么启发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7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对今天的幼儿教育的发展有什么启发

有感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以及当时我国所面临的民族生存危机,陈鹤琴明确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其中,“做现代中国人”包含五方面的条件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能够合作;第五,要乐于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很显然,这五方面的条件,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针对传统教育“把书本作为学校学习的唯一材料”,把读书和教书当成了学校教育活动内容的实际状况,陈鹤琴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材料”概括为“活教育”的课程论.“活教材”并不是否定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儿童在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主张把书本知识与儿童的直接经验相结合.如给儿童讲鱼,就要让他看到真正的鱼,观察鱼的呼吸、游动,甚至解剖鱼体,研究鱼的各部.这样获得的知识真实、亲切,而且还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精神.

评论收起

看大师陈鹤琴纪录片中国幼教之父观后感100字

通过这部电影,读懂思想之精华,传承文化之伟大。

人生就像一部电影,即便是回放,也只能是回忆。能把最精彩的部分留给后人,即使过去很多年,它依然满满当当,依然断不了、舍不下、离不开。

中国是教育大国,诞生了无数的教育家。众多教育家中,我最敬仰的便是陈鹤琴,我将他的教育思想作为精神食粮,对于追慕的完美“偶像”,有多少人笔下曾经这样写到,他除了热情、真挚、豁达,拥有教育家的真性情之外,他仍有精明、缜密的一面。

潘菽先生用“不失赤子之心”来形容陈鹤琴先生,他用808天来记录自己儿子的成长,并从心理学的角度逐一分析,原因简单明了,就是以此为乐,以此做教育。

扩展资料

贵州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纪录片《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宣传片》准时开始,老师及家长们跟着纪录片走进接地气的“全民偶像”陈鹤琴,伴随着主题的鲜明、铿锵有力的画外音,纪录片分别介绍了我国新教育事业的先驱者、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老先生的生平经历和思想理论。

大自然和大社会的教育思想;如何通过“活教育”的理论来进行实际教学等角度娓娓道来,带领着我们走进陈鹤琴的世界。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