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向我咨询,希望找到一条捷径,迅速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我半开玩笑地告诉她,我有一颗名为“智慧丹”的药,只要孩子服用,就能每科考试得满分,不过这颗药价格不菲,一粒就要100元。她听后欣喜万分,表示只要能帮助孩子提高成绩,钱不是问题。
但我提醒她,这种药有副作用——孩子服用后,从幼儿园到高中,每一科考试都会得满分,变得如同考试机器一般,失去了个性和自我。
每个家长都需要思考一下,一个永远得满分的孩子,还是那调皮捣蛋、充满个性的小子吗?还是那个古灵精怪、充满活力的小丫头吗?是否完美得有些恐怖,仿佛变成了考试机器,成了专业的“学霸妖精”了呢?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家长的内心都住着一个这样的“妖精”。
许多家长常常抱怨孩子厌学、沉迷于游戏、不回家。孩子们却表示:“我不想学,我怎么学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前不久,河南省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一个学生联合其他49个同学,控诉自己的父亲。他们说,父亲不允许他们上网、交友、外出玩耍,只让他们学习。这件事与两年前浙江省金华市的杀母案有着惊人的相似!那个案件中的孩子在家里连吃饭时都不能说话,上厕所都要被限制时间,因为母亲怕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我国的精神疾病患病率世界第一,发案率也居高不下,现在可能还需要统计一下厌学率。
我有一个成功的例子。我的孩子考上了郑州最好的中学,他的学校在全省只招收了两个学生。他在英语考试中得了高分。六一儿童节时,他主持了全省的青少年庆祝活动。在最近的中考中,他又考了全班第一。
我有资格给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一些建议。虽然追求完美的目标是一致的,但要用合理的方式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取得好成绩。
制定合适的期望值。过高的期望值只会压抑孩子的潜力。例如让孩子背诵一段文字时不必一字不差地记住,只要掌握关键精神和遗漏就可以了。现在的考试更注重灵活性和创造性。过高的期望值可能会导致失望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无法达到目标从而失去动力甚至导致精神崩溃住进精神病院。因此家长应该设定合理的期望值让孩子感到有挑战但又可实现的目标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潜力。许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总是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不断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最终可能导致孩子的精神崩溃。有一个女孩因为一直无法满足母亲的要求最终住进了精神病院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如果家长从小只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让孩子觉得除了学习以外其他的事情都没有意义那么一旦孩子无法达到最好的成绩他们就会感到绝望和失落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了解学习的实际意义并把它融入到其他实际意义之中例如家务劳动反映出自学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让他们了解金钱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要让孩子有时间去玩去探索世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不是仅仅是一个学习机器!身为家长,我们时常面临这样的困惑:为何孩子总是沉迷于游戏,而忽视了学习?其实,孩子需要的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他们也需要时间去放松、去玩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自己整天工作,没有片刻的休息时间,我们会感到疲惫不堪,孩子亦是如此。给孩子留出玩耍的时间是十分必要的。
每个周末,全家人一起出门游玩,共享欢乐时光,这是培养孩子良好心态的重要一环。从小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机制,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当男孩忙于工作或学习时,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压力,这时更需要家人的理解和陪伴。如果家长忽视孩子的需求,只顾自己的工作、客户或兴趣爱好,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孤独和无助。
对于陈先生所面临的问题,周教授给出了深刻的见解。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更为重要。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去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孩子在休息时间沉迷于游戏,家长应该引导他们合理安排时间,保持工作与休息的平衡。
有些家长总是过于贪婪,希望孩子每门课程都能考满分。周教授指出,这样的家长应该被批评。我们不能以非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因为他们需要时间来成长、来探索、来体验生活。家长应该理解并接受孩子的不完美,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同时也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时间。
当孩子回家沉溺于网游时,家长需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家中必须有人在,以便随时监督孩子的行为。家长要明确,孩子的成长才是他们最重要的责任,而不是生意、客户或自己的兴趣爱好。只要家长在家,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孩子就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自信。
让孩子了解生活的多样性,即使学习成绩不佳,也不应全盘否定自己。人生有许多期待和可能。家长需要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在学习与玩耍之间找到平衡,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健康、快乐、自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