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你的教育过犹不及了吗

  • 生活知识
  • 2024-12-18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随着夏季的脚步悄然来临,悠长的暑假对于刚刚走出考试场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大惊喜。暂时远离老师的指导与学校的约束,孩子们如同解脱的鸟儿,获得了宝贵的自由时光。如今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似乎并不完全以他们的意愿为转移,真正的规划者往往是父母,孩子们往往只能被动地执行。那么,面对即将到来的暑假,作为决策者的父母应该如何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期待的快乐假期呢?在亲子教育中,如何把握分寸感,避免走向极端?这是每一个年轻父母亟需了解和应对的问题。

过多的教育和压抑,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原有的纯真。以齐齐为例,他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每年的暑假,他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网络游戏。齐齐的父母都是高文凭的中国白领,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和娱乐项目都有明确的规定。尽管齐齐喜欢安静,对网络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的父母在可接受范围内很少干预。他们却无法理解为何齐齐如此沉迷于网络游戏。其实,这是因为齐齐在现实中被压抑的太久,只能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快乐。美国国际游戏研究会的科研人员也发现,许多曾经给父母带来美好回忆的传统民间游戏已经消失在现代孩子们的生活中。相反,看电视、玩互联网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爬树、堆沙堡或者在草地上翻滚的乐趣,他们却一无所知。这让人不禁思考,我们是否过于注重技术而忽视了孩子们真正的需求?

另一方面,过高的期待也会让孩子承受不住压力。以于嘉为例,她的妈妈从小就对她在学习上要求严格。每年的暑假,对她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娱乐时间。她的日程总是被各种补习班和课程填满。虽然她在学业上一直表现出色,但她的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她渴望得到妈妈的安慰和支持,但妈妈却认为她应该更专注于学习。这种过高的期待无疑让她感到压力重重。适度的期待可以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推动他们成长。如果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智力水平盲目地不断提高期待值,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厌倦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父母的这种期待最终可能会变成失望。

作为父母,在规划孩子的暑期生活时,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需求。既要引导他们发展兴趣爱好,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和时间。也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来制定合理的期待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快乐和幸福的暑假生活。深深的内疚源于太过无微不至的关爱——思宇的成长故事

思宇即将迎来她的大学生活,刚刚经历高考的她,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在这个即将到来的暑假,她的内心却充满了内疚。作为家中的独生女,思宇享受着父母全心全意的爱和关怀,从小到大几乎未曾做过家务。她的父母是普通的工薪族,对她的照顾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重心。

高中时期,思宇就读于一所重点高中,课业繁重。每天回家后,除了吃饭就是埋头写作业,几乎每晚都要熬到十一、二点。看到女儿如此辛苦,母亲心痛不已。每天早上,思宇的父母总是六点准时起床,为她准备早餐。直到他们忙碌得差不多,才把还在睡眼朦胧的思宇带到洗漱间,为她准备好牙刷和牙膏。在思宇刷牙的母亲忙着为她整理书包,然后帮她穿上袜子和鞋子。吃完早餐后,思宇拿起背包就可以出门了。

每天回家后,思宇的母亲已经为她准备好了换洗的衣服,并摆好了洗脸水。整理好浴室后,父亲会摆上可口的饭菜,等思宇准备好后一家人才能开始吃饭。尽管思宇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亲的收入微薄,但在吃喝穿戴方面,他们总是尽力满足思宇的需求,唯恐一不小心委屈了女儿。

如今,父母终于辛辛苦苦地把女儿养大成人,可以松一口气了。即将成为大学生的思宇,却觉得自己在家务方面仍然是个“傻子”。她想要改变,想要从头开始学习,于是计划利用这个暑假学习家务。她的计划并未得到父母的同意。思宇与母亲发生了争吵。母亲对她说:我们没有什么本事让你过上富足的生活,只能在这些方面多为你分担一些,让你过得比别人轻松、悠闲,这样我们也心里好过一些,少些愧疚。听了母亲的话,思宇内心感到深深的愧疚和不适。

父母的关爱需要掌握分寸。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照顾应该逐渐减弱。过多的代替,不仅剥夺了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可能促使孩子向胆小怯弱的心理发展,同时也会让孩子内心产生莫名的压力。这并非是要否定父母对孩子的爱,而是要思考如何把握爱的分寸。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这种期望无可厚非。在严格教育孩子的父母是否也应该考虑孩子的真正需求和感受呢?爱孩子、关心孩子自然是对的,但如何掌握其中的分寸感则是一门学问。

与中国的父母相比,一些海外的父母似乎看起来更“狠心”一些。只要儿女到达一定年龄,他们就会坚定地让他们自己去打拼和发展。他们信奉的一句名言是:最早让孩子独立的,就是最好的教育。

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多一些自由。这是荷兰亲子教育权威专家从成功和不成功的家教老师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我们目前的父母应该有所启发。父母无法陪伴孩子一辈子,也无法照顾他们一辈子。应该让孩子单独去完成的事情,绝对不能包办代替。否则,所培养的孩子只能是无法经受大风大浪、无法经受磨练的幼苗,如何融入未来的社会竞争呢?

下一篇:没有了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