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也称为雪口病,是一种由口腔粘膜感染白念珠菌导致的常见疾病。这种疾病在新生儿中较为多见,若宝宝营养不良,也可能引发鹅口疮。
口腔粘膜上会出现白色或灰色的乳凝块状物,这些物质略高于粘膜表面,且粗糙无光。脸颊粘膜是最容易感染的部位,除此之外,舌头、牙龈、上腭、咽部也可能出现点状和小片状物质,这些物质可逐渐融合成较大的片状,形成乳凝块,不易被擦拭。感染轻微时,宝宝可能没有明显疼痛,仅在吃食物时表现出不适。但严重时,婴儿可能因疼痛而情绪烦躁、食欲不振、哭泣,甚至哺乳困难。
那么,如何预防婴儿鹅口疮呢?
母亲在哺乳前应洗手,并用温水清洁乳头,确保乳头的卫生。
奶瓶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沸水消毒,以避免细菌滋生。
在医院环境中,医务人员每次接触婴儿时都应洗手,以确保宝宝的健康。
对于已经患上鹅口疮的宝宝,妈妈们可以采用棉签蘸取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浓度为10万U~20万U/ml)涂抹于局部口腔,每日2~3次,以减轻症状。
平时应注意宝宝的口腔护理。哺乳前后可以用2%的碳酸氢钠进行护理,每次喂奶后再喂几口温开水,以冲洗口腔内的奶汁,这样有助于降低霉菌生长的几率。
通过以上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婴儿鹅口疮的发生率,让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