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的儿子在2021年步入中小学六年级,过去他总是活泼好动、天真烂漫。但近一年来,我发现他常常愁眉不展,仿佛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经过医院体检,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医师最终诊断为“焦虑症”。我很困惑,为什么少年儿童会出现这样的病症呢?
近期,医学心理学专家们对近十万名青少年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结果发现,有32%的青少年存在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以焦虑症最为普遍。
探究儿童焦虑症的病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任务繁重,课外作业过多,游戏娱乐及睡眠时间减少,压抑了孩子好玩的天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焦虑情绪。
2.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过分看重孩子的成绩。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因为害怕考不好而滋生抑郁情绪。
3. 父母经常争吵,家庭氛围紧张,孩子内心受到创伤,越来越感到失望与焦虑。
4. 升学考试的压力以及学生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使得那些成绩不佳的孩子内向、厌学、焦虑。
5. 家长在孩子考试取得好成绩时过分溺爱,考试不佳则给予处罚,甚至讽刺挖苦,加重孩子的焦虑情绪。
6. 一些老师和家长以严厉的惩罚方式教育孩子,容易使儿童产生心理问题。当上述的一种或几种情况发生在孩子身上时,就可能引发儿童焦虑症。
为了预防儿童焦虑症,我们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和谐、民主、互敬互助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要指导孩子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提升其自学能力。老师与家长要时常鼓励孩子,切莫给予过大的压力和过多的处罚。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