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社调管理中心联合某网站发布一项研究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超过六成的网民认为现代儿童普遍缺乏父亲的陪伴与教育。身为教育者,我进一步了解到,在所谓的“后进生”群体中,高达八成的孩子缺失父爱。这一发现让我深感痛心。
曾经有一位父亲,为了纠正孩子的网瘾,采取了极端的教育方式,然而结果并不理想。孩子依然沉迷于网吧,即便被父亲打得卧床不起,仍坚持下床后便直奔网吧。这位父亲在2003年带着十五岁的孩子找到我,孩子的学业基础薄弱,甚至无法熟练背诵乘法口诀和英文字母。我质疑他在班级的排名,他却笑着说,他并不是班级最差,只是倒数第二名。
我告诉这位父亲,教育孩子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耐心和方法。赚钱不易,但教育孩子更为复杂。你有能力赚大钱,也有能力教育好孩子。这位孩子离开了传统的学校环境,在我指导下两年之后,重新回到了主流教育体系,完成了高中和大学学业。
研究表明,父亲的参与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包括提高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那些生长在父亲积极参与的家庭中的孩子,比那些父亲参与较少的同学更有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如此,父亲参与还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亲的教育不能简单、粗暴、急功近利。在我接触的后进生中,绝大多数是母亲在操心,父亲很少关注孩子的成长。只有母亲关心的孩子是缺乏平衡的。父亲应该从孩子的健康成长角度出发,承担起教育责任,培养孩子良好的人缘、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夫妻双方不仅要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还应该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
许多母亲抱怨父亲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些夫妻因为教育观念不同而争吵甚至打架。我多次被邀请去调解,但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因为改变学生相对容易,而改变父母的教育观念则更为困难。
我衷心希望所有的父母,尤其是父亲们,每天能抽出1到2个小时的时间陪伴孩子学习、聊天和活动。请不要以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为借口而忽视自己的教育责任。其实孩子对父亲的要求并不高,他们渴望的是你的关爱和陪伴。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一个关心的眼神、一次倾心的交流,甚至是一次适当的批评,都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爱。父亲是孩子的力量源泉。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几乎所有的母亲都在为此付出辛勤的努力。只有百分之一的家庭意识到父亲教育的重要性。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父爱如山般巍峨壮丽,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