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小宝宝在与同龄孩子玩耍时,总是表现出畏惧强势孩子的情绪。他们常常在比自己强大的孩子面前退避三舍,即使自己的玩具被抢走也不敢出声,更别说要回自己的东西。在面对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时,他们却表现得如同小猴子称霸王一般,一切都得听他们的,毫不留情地霸占着玩具,气势汹汹。
这种情况并非一日形成,与孩子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在孩子的初步认知中,他们可能会从父母、家庭或其他环境中学习到一些不正确的观念,比如避免与比自己强大的对抗,但可以随意对待比自己弱小的。那么,这么小的孩子是如何形成这样的观念的呢?这背后不能忽视儿童灵敏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推理能力。
如果父母在家教中态度不一致,一个严厉一个宽松,很容易让孩子在家里害怕一个人,只听从一个人的话。他们在家里可能会表现得安分守己,但一旦只有“白脸”家长在家时,孩子可能会变得肆无忌惮,甚至胆大妄为。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成为“欺善怕恶”的“两面人”,用不同态度对待不同人,甚至因为逃避惩罚或追求表扬而撒谎。这种情况的后遗症极其严重。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畏强欺弱的情况时,应该及时进行引导。对于在遭受大孩子欺负时的孩子,除了教育大孩子外,更重要的是指导自己的孩子。要鼓励孩子有信心,不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要怯懦,要勇敢面对;不要避开大孩子,要让他们学会相处;保护自己的东西,不轻易给别人;要敢于与大孩子理论,勇敢的态度能威慑对方;可以商量大家一起玩,互相分享。这些对策会提升孩子的自信、勇气和实干精神,让他们学会人际交往技巧。
而在孩子欺负其他小孩子时,要教育他们如何对待弟弟妹妹。要让他们明白欺负弱小是不对的风气;有能力的人应该保护、关心和帮助小孩子;与小孩子一起玩可以互相交换玩具;让孩子产生对小朋友的责任心,珍惜他们,像父母爱你一样。这样让孩子认识到只有以诚信和爱心对待小朋友时,大家才愿意与他一起玩,这种观念将影响他未来的成长过程。
特别提醒:孩子的许多观念的形成直接受家庭影响,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家里的言谈举止是孩子内心的一面镜子。要想让宝宝成长为一颗大树,在用心呵护这株小苗的父母需要修身养性,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