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早恋问题,往往如同面临一片迷雾中的禁区。许多家长一听到孩子有了“朋友”,便如临大敌,采取各种手段进行阻挠,结果却往往引发悲剧。其实,我们不妨借鉴国外家长的处理方式。
曾有一次,我的朋友带领演出团前往法国,期间一个法国女孩和她的父母同行。那女孩对团里的一个男孩产生了微妙的情感,通过写信、画画来表达自己的心意。男孩不懂其中深意,于是向团长求助。团长从女孩送给他的一幅画中解读出了真情:画面上,中国和法国的国旗交织在一起,寓意着两国之间的友谊,也暗示着她对男孩的情感。
后来,女孩又寄来一封信,这次她画的是一幅墙画,墙内是男孩的形象,墙外则是女孩含泪凝望。团长明白,这表示女孩对男孩情深意重。于是团长找到了女孩的父亲,出乎意料的是,这位父亲十分开明。他知道女儿的心意,并表示恋爱是件美好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个充满梦想的年纪,应该让孩子尽情追梦。
这位父亲甚至请求团长为两个孩子拍照留念。团长深受感动,从中体会到了两国对待青少年恋爱的态度差异。最终,两个孩子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并保持了长期的联系。
如果我们的父母也能像这位法国女孩的父亲一样,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让孩子自由追求梦想,那么许多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
中学生们正值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有正常的性冲动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如今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缺乏与家长、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许多父母只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忽视了与孩子的心理和情感沟通。孩子与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有时只是他们寻求感情宣泄和解冻的方式。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早熟,相关的教育却未能及时跟上。许多家长对于青春期的问题过于神秘化、避而不谈,或者采取一味的禁止和压制,这反而可能激起中学生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
作为家长,应该正确看待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中学生的早恋并非洪水猛兽,而是需要我们去正确引导。家长不应讽刺、打击孩子,更不应粗暴地强行拆散他们。而是应该与孩子多沟通,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特别是在孩子热恋的前三个月,不要强行拆散他们,以免引起逆反心理。三个月后,恋爱进入稳定期,这时可以寻找合适的时机,让孩子明白学习是当下最重要的主旋律,而恋爱则可能产生不和谐的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