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戚家的一次寻常用餐中,发生了令人深思的一幕。四岁的男孩儿,活泼有礼又带着一丝小霸道。他的用餐习惯却让人哭笑不得。他的母亲必须让他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甚至需要大人喂他。这种喂食方式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让大人们倍感无奈。
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哑然。显然,家长已经采取了包容的态度,然而这种宠溺并非长久之计。无疑,家长的教育观念出现了问题,他们没有采取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我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家长没有进行适当的惩罚。他们常常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因此经常放任他的行为。过度的包容可能会让这些小问题逐渐发展成坏习惯,甚至更大的错误,其后果不堪设想。
我建议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惩罚。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应立即进行劝阻或警告,让孩子引起注意和小心,从而避免错误行为的再次发生。现在的家长在行使惩罚时常常走向极端,将惩罚变成了单纯的惩罚,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应用惩罚教育时必须注重策略。
惩罚需要适度。例如,对于沉迷于动画片的孩子,关掉电视并不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家长应该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频道,规定观看时间,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也能让家长掌握局面。
惩罚要即时且坚决。对于小偷小摸的行为,家长应立即进行教育并采取一些惩罚措施,让孩子产生震撼效果。如果过一段时间再讲理,孩子可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惩罚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惩罚也要顺其自然。对于赖床、挑食等生活习惯问题,家长不应一味责骂,而应让孩子自己体验错误,自我纠正。例如,让孩子晚起床几次,或者故意不炒瘦肉,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需要改变。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家长在减少溺爱的一定要给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教育,刚柔并济,让孩子从生活中汲取教训,纠正错误,完善自我,更好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