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主要出现在新生儿、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的儿童,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儿童中。这些儿童的口腔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抵抗力下降,霉菌容易侵入口腔黏膜。一旦口腔护理不当,白色念珠菌就会入侵并繁殖,导致颊膜、舌头、脸部、牙龈和上颚出现白色斑点或片状膜状物,这些膜状物不易被擦拭掉,强行去除后可见下方的红色创面。严重的情况下,口腔内如同覆盖白雪,堵塞喉咙,影响呼吸,孩子会表现出烦躁并拒绝食物。
鹅口疮是由白念珠菌感染引发的,一旦发现孩子患有鹅口疮,应立即进行治疗。局部药物是最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使用弱碱性溶液,如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然后用盐水棉球擦拭,最后涂抹1%龙胆紫,每天两次,通常可在2到4天内治愈。局部也可以使用制霉素,将制霉素碾成细末后直接撒入患儿的口腔,让婴儿用舌头自行搅拌,使药物与口腔黏膜充分接触,一般每天两次,几天后鹅口疮就会消失。
对于严重的鹅口疮患儿,除了局部治疗外,还可以口服抗霉菌药物,如制霉素和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喂奶的家长每次喂奶前都要洗手、清洁奶头。患鹅肝的孩子需要特别注意饮食营养,增加蛋白质丰富、易消化、高质量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鱼、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增强体质,预防鹅肝的发生。
通过有效的治疗和合理的护理,大多数鹅口疮患儿都能迅速康复。家长只需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就能帮助孩子渡过这段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