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之患,深藏于人体脏腑经络之中,每每阻塞各处,导致一系列病症显现。
若痰阻于肺,将使肺气无法宣降,从而引发胸闷、咳嗽、气喘,痰涎纷纷。
若痰阻于心,痰迷心窍,则心血运行不畅,常见胸闷、心悸之症。严重时,神昏意乱,痴呆之状显露无遗,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喉中痰鸣如雷鸣,两目上视,手足抽搐如触电。
痰火若扰心,心神不宁,失眠心烦便悄然而至。更甚者,躁狂妄动,语言错乱,甚至打人毁物。
痰停于胃,致使胃失和降,便会出现胃脘痞满之感,恶心呕吐痰涎不断。
胆郁痰扰之时,便可见惊悸不寐,烦躁不宁。伴随口苦呕恶、胸闷胁胀、头晕耳鸣等症状。
当痰浊上犯于头时,清阳被扰不能上升于头面,便会出现眩晕、昏冒之感,头重脚轻。
若痰气凝结于咽喉,则可见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这种状况常被称为梅核气。
痰在经络筋骨间游走,可形成瘰疬痰核。若阻塞时间过长,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状可能出现。甚至可能形成阴疽流注等严重病症。
痰饮之患,无处不在,其症状繁多且复杂多变。一旦发生堵塞,身体便会出现一系列反应。养生之道在于预防痰饮的产生与疏通身体的堵塞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