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是临床中常见的征象,也是血清胆红素升高所直接显现的体征。当患者皮肤及局部粘膜出现黄染时,我们称之为黄疸。但针对黄疸本身的治疗并无太大意义,真正需要治疗的是导致黄疸的潜在疾病。对于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关键在于解除梗阻,具体策略如下:
1. 药物治疗:对于不具备手术条件或选择保守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口服清肝利胆的药物是最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2. 注射治疗:对于那些病情较重、口服药物效果不明显的患者,注射药物治疗是更好的选择。如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肝水解肽等临床常用药物均可有效缓解症状。
3. 内引流手术:通过疏通梗阻的胆道,促进胆汁排出,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其中,支架植入术、胆肠吻合术等是常见的内引流手术治疗方式。
4. 外引流手术:当需要快速缓解胆汁淤积症状时,外置设备引流如置管引流术、穿刺引流术等外引流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5. 根治性手术:对于症状严重且无法采用其他治疗方式的患者,根治性手术可能是最后的选择。虽然这种手术可以有效切除病变部位,但由于对身体损伤较大、生活质量受影响,因此并不常用。
梗阻性黄疸本身并不可怕,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其背后的基础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威胁生命。一旦出现黄疸症状,患者应尽快就医检查。一旦确诊为梗阻性黄疸,应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