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检查的不同种类及其用途:
1. 硬脑膜下腔穿刺:通常用于婴幼儿,医生通过腰穿针穿入硬膜下,抽出因外伤导致的慢性硬膜下积液,并注入适量的抗生素以治疗感染。
2. 脑室穿刺术:这一操作旨在缓解脑疝,并可通过测量脑脊液压力或连接引流瓶进行持续引流。通过向脑室内注入特定物质如空气等,还能辅助诊断颅内病变和脑室系统梗阻。
3. 脑血管穿刺术:医生通过穿刺颈总动脉或椎动脉,进行特定的操作如造影,以显示脑部血管情况,帮助诊断血管疾病。
穿刺检查可能伴随的风险与危害:
穿刺检查虽然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与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感染:由于穿刺是直接接触身体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感染的风险。一旦出现感染迹象,通常需要注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尿潴留:穿刺后可能出现的出血症状有可能阻塞尿路。
3. 周围器官损伤:由于穿刺的强制性特点,有可能在操作过程中误伤周围器官。
4. 尿瘘:如果穿刺操作出现偏差,可能导致尿瘘的形成,这需要额外的治疗。
5. 出血:穿刺操作尤其是涉及大动脉时,可能会导致出血。
在进行穿刺检查前,医生通常会详细告知患者相关风险,并尽力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与准确,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