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瑞典斯德哥尔摩时间2021年10月7日午后(北京时间同日晚),瑞典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坦桑尼亚籍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这一消息迅速传遍全球文学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位作家似乎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在文学界却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澜。
就在全球瞩目之际,一位名叫姜雪珊的读者也在自己的书架上发现了这位作家的作品。望着书架上摆放的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原版及印影版作品,她不禁感慨万分。在安师大读研期间,她与导师孙妮共同撰写了一篇关于这位作家的论文,成为近年来国内少有的关于古尔纳的研究文献。
孙妮教授是姜雪珊的导师,也是英语语言文学领域的专家。当她把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这位相对“冷门”的作家介绍给姜雪珊时,后者开始了对这个作家的深入研究。经过大半年的资料搜集和阅读,姜雪珊对古尔纳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古尔纳的作品聚焦于身份认同、社会破碎、种族冲突、性别压迫等主题,以非洲人的视角书写殖民历史,展现了后殖民时代的现实困境。
与国内对古尔纳的知之甚少相比,国外对其研究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国内,对于这位作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有一些期刊文章对古尔纳进行了介绍,但名字译法不同、中文作品数量有限等问题仍然存在。姜雪珊家的书架上至今仍放着古尔纳的《的礼物》、《海边》等作品,这些作品在国内的知名度和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了撰写关于古尔纳的论文,姜雪珊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她阅读了当时所有关于这位作家的资料,包括长篇小说、专著、短篇小说及评论性文章等。在她看来,古尔纳的小说文本可读性强,故事性和叙事性也比较强,偶尔会设置一些引人入胜的情节。例如她最喜欢的小说《遗弃》,开头以无名人引入叙述,充满悬疑色彩。
深入系统研究古尔纳及其作品,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和反思东非的殖民历史,更为第三世界的国家重新定位自身提供思路。在姜雪珊看来,国内对于古尔纳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巨大的研究空间。她认为,这位重要作家值得更多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随着对古尔纳作品的深入研究和推广,人们将更全面地了解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成就,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反思和认识殖民历史对当今世界的深远影响。姜雪珊在安师大学术论坛上的洞见:诺贝尔文学奖加持下的凯文·格里纳研究热潮
姜雪珊在学术论坛上倾吐了对凯文·格里纳的独特见解。在那篇论文发表后,这位作家再次以作品《砾石心》引起人们的共鸣,同样聚焦身份认同的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她渐渐转向其他研究领域。如今身为潍坊一所学校的英语老师的她,提及过往的研究,流露出对国内学界对于这位作家研究不够深入的遗憾。在她看来,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只是对其他研究成果的整理,并没有达到足够的和广度。国外对于格里纳的研究已经趋于多元化,特别是在他的三部代表作品《令人羡慕的宁静》、《离别的记忆》和《多蒂》方面尤为突出。令人遗憾的是,国内的学界对此却缺乏足够的重视。现有的文章大多以介绍为主,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对于这位重要的移民作家在世界文学界的地位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落差。
这次瑞典学院授予凯文·格里纳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无疑在学术界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姜雪珊对此感到意外之余也充满了振奋。她表示:“这次获奖至少能促使更多的国内出版社引进他的作品,让他的作品更容易被大众接触和理解。相信随着奖项的加持,更多的人会开始关注他,发现他的价值。”这样的声音无疑是对国内文学研究领域的一次启示和鼓舞。姜雪珊的话语充满了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期待。她的话语不仅是对国内学术界的鼓励,更是对广大文学爱好者的鼓舞和激励。让我们期待更多的学者和读者开始关注这位重要的作家和他深邃的作品世界。本次分享至此结束,希望能为大家带来新的视角和思考。(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本文虽然简短却饱含深意,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