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并非父母的精神寄托,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倡导尊重每一个生命,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一棵杂草,也应被看见其存在。当孩子在母体中蠕动时,他们就已拥有我们应尊重的权利。只有我们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学会尊重他人。
在《家庭小影》中,有几个小故事描绘了父母如何尊重孩子,希望给家长们一些启发。
尊重孩子的心情
那天家里来了许多父亲的客人,到了吃饭时间,大家都往门口走。七岁的女儿却站在原地不动。妈妈叫她,她撅着嘴表示不想去吃饭。妈妈耐心地询问原因,女儿才极不情愿地说出了她的担忧:之前跟客人出去吃饭,等吃完饭后她已经睡着了。妈妈了解了情况后,温柔地对女儿说:“你可以吃完饭后回家,把你的想法说出来,我们会想办法解决。但如果你不说出来,只是生气,我们就会觉得你不懂事。”女儿点了点头,和大家一起去吃饭了。
饭后,妈妈和女儿先回家,父亲留下继续招待客人。
讲述人/鱼鱼妈妈
小贴士:这位妈妈不仅重视女儿的心情,还帮助她从疑虑中走出来,为她提供了处理问题的不同方式和保持积极心态的机会。
尊重孩子的隐私
可爱的迪迪放学后,没精打采地坐在房间里。妈妈一看就明白:“迪迪,你看起来有心事。”迪迪否认了,但妈妈没有继续追问。她知道孩子之间的事情最好由孩子自己解决。如果迪迪需要帮助,他会告诉妈妈。这样的尊重让孩子更有自信、更健康地处理人际关系。
小贴士:这位妈妈尊重迪迪的隐私和能力,让他自己处理问题。适当的引导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困惑。尊重孩子的隐私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信心的重要方式之一。
尊重孩子的想法
有一次,女儿参加日本小学生图画日记交流比赛。她写完后放在桌子上。妈妈看了看,发现有一些错别字。当女儿回来时,妈妈询问是否需要告诉她错误之处时,女儿拒绝了妈妈的提议。妈妈很奇怪为什么女儿不愿意改正错误。女儿很稳重地说:“小学生写错别字是很正常的事情。你改了的话就不像是我的作品了。”于是这篇日记就这样被送去了比赛现场。事后妈妈引导女儿观察她的作品展览后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如何并引导她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从而帮助她纠正错误的观念偏差。 尊重胜于一切 叶文芳广东省教育研究会社区教育技术专业联合副理事长指出:重视孩子的成长规律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特征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特性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并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父母应该以身作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来引导孩子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 近年来的年轻父母越来越注重尊重孩子的情绪隐私和想法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但同时父母必须清楚他们的责任是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教育尊重孩子并不意味着放任孩子的行为以坚持写错字绘画日记为例虽然当时父母尊重了孩子的选择但如果事后不进行引导和纠正就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观念偏差这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父母应该在尊重孩子的同时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纠正以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同时这也是对孩子真正的关爱和尊重的体现父母在关注孩子的也需要掌握适度的平衡。我们可以跟随孩子的思维轨迹,倾听他们的想法,并在他们出现偏差或错误时及时引导他们回归正轨。这样的关注方式将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我们要理解孩子的思想深度和独特性,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当我们发现孩子的想法存在偏差或错误时,不要过于严厉地批评或指责,而是要以开放的心态,耐心地引导他们认识到问题所在,并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这种引导方式不仅有助于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父母也需要注意在关注孩子的过程中保持适当的距离和尊重。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思想和行动,让孩子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去探索和成长。只有在平衡好关注和自由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明智地把握关注的度,让孩子在关爱和引导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