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小儿易感的常见病症,但是家长们不必过度焦虑和担心,因为它是可防可控的。只要我们注重日常卫生,注意护理,疾病是可以治愈的。我们需要特别警惕关于手足口病预防的一些误解。
第一个误区是:患过手足口病后就不会再感染。实际上,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繁多,所以并非患过一次就不会再次感染。而像麻疹、水痘等由单一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患过后孩子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再次感染的几率相对较小。
第二个误区是:亲吻孩子不会传染手足口病。许多家长喜欢亲吻孩子表达爱意,但这样做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手足口病是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飞沫传播、接触污染物品等。如果家长是病毒携带者,一个简单的亲吻就可能导致孩子感染。家长在亲吻孩子前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习惯。
第三个误区是:手足口病一定要做核酸检测。虽然核酸检测可以检测病毒,但对于轻微的手足口病病例,医生一般不建议做核酸检测,因为检测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有经验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疹子和溃疡情况来诊断手足口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疹和疱疹等。
手足口病的常见症状还包括:红疹主要出现在手掌、足底及臀部,一般7天左右会消退,不会留下疤痕;整个病程大约1周,一般不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大多数患儿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度以上,伴随头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状;极少数重症患儿可能合并心脏病、脑炎等,但这种情况较少见。口腔内的疱疹后1-2天会在患儿手掌心、足心及屁屁上见到皮肤斑疹,以脚底最多。了解这些真相后,家长们可以更科学地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