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现象背后隐藏的,不仅仅是表面的沉迷,更是亲子间沟通的裂痕,是家庭教育中的重大问题。吴锦良常常强调一个观点:“孩子的难题在家长”。为何孩子们宁愿在网上与陌生人聊天,也不愿与家长交流?为何孩子们会向他人倾诉内心的秘密,而对家长紧闭心扉?为何孩子们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是否出现了问题?家长们,你们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清楚他们最需要什么吗?吴锦良的这些问题像连珠炮一样,直指家长。
吴锦良对当前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基本沟通的现状深感忧虑。他举了一个实例,一个母亲带着上中学的孩子来找他,当问及孩子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时,孩子回答说他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不回家。而母亲竟然认同这一点,甚至将其作为孩子表现好的奖励。吴锦良对此表示震惊,家应该是温暖的港湾,但在孩子心中却成了地狱。更糟糕的是,家长不以为意,甚至以此为荣,这种心理态度的扭曲令人担忧。
吴锦良接触了一些所谓的“网瘾孩子”,发现他们实际上是一群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价值认同、找不到快乐的孩子。他们因此沉迷于游戏中,隐藏在互联网里。
关于如何安排孩子的假期,吴锦良强调节假日占据孩子时间的五分之二以上,科学安排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暑假即将来临,家长千万不要把孩子圈在家里,让他们沉迷于电脑。有些家长只求孩子乖乖待在家里,对于他们的行为不加干预,甚至有意让孩子玩网游以限制他们的自由。这种行为非常危险。
在孩子的假期安排中,有些家长为孩子安排满各种辅导课程,让孩子疲惫不堪;而有些家长则过于放纵孩子,让他们无节制地沉迷于手机游戏和互联网。这种不良的暑假习惯一旦养成,之后想纠正将十分困难。
合理的安排应该是注重劳逸结合、注意孩子心理和情绪的承受力。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体育锻炼,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让孩子适当接触电脑,明确电脑是一个可以访问新闻、搜索资料等的有效工具,从小培养安全上网的观念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