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又被人们称为恐水症,这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甚至可以在人类中传播。当有人被动物咬伤时,医生通常会为其注射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预防感染,而我们通常接种的人用狂犬疫苗是灭活疫苗。
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狂犬病的临床表现。感染初期,患者可能会因为声音、光、风等刺激感到喉部紧缩。进入感染兴奋期后,症状加剧,表现为极度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和呼吸困难等。而在感染的最后阶段,由于痉挛发作的停止,可能会出现各种瘫痪,患者可能因为呼吸和循环衰竭而面临生命危险。
关于狂犬疫苗的注射时间,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对于轻度的擦伤、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的情况,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在受伤后的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进行狂犬疫苗的注射。而对于严重的咬伤,除了按照一般咬伤的注射方法外,还需要在受伤后的第0天和第3天进行加倍量的疫苗注射。在受伤当天注射疫苗时,还需要用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处理咬伤部位并进行肌内注射。对于那些未被咬伤但希望预防接种的人,应该在咨询医师后决定是否需要注射。
狂犬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其症状和疫苗接种方法,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