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许多母亲可能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产后六周内,母亲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婴儿的安全与健康。那么,我们该如何确保产后恢复顺利进行呢?
周产期医学会,自1990年成立以来,致力于周产期(涵盖怀孕期间的完整护理)的医疗护理,同时也在高危妊娠、产前超声诊断、产前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等领域不断深耕。该学会重视从产前检查到产后六周的全面医疗保健,确保母婴安康。
对于新手妈妈来说,了解产后生理变化和回访时间至关重要。虽然医院会提供专业教育,指导母亲产后恢复的关键事项,但往往因为产后疼痛、精神压力以及身心疲劳,母亲们难以记住每一个细节。为此,我们特邀周产期医学协会秘书长陈志平医生,为妈妈们提供产后六周内恢复健康的实用建议。
对于剖腹产和自然分娩的母亲,产后回访的时间有所不同。剖腹产的母亲需要特别关注伤口的恢复,如出现红肿或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回访。而对于自然分娩的母亲,产后满月时即可安排回访。陈志平医生特别提醒,无论哪种分娩方式,都应观察恶露的变化,如出现异常应及时返回诊所。
产后回诊的重点包括子宫复旧、伤口恢复、阴道变化和恶露观察。子宫复旧的过程中,每位母亲的速度不同,需自行按摩以促进恢复。伤口的恢复也需重视,特别是剖腹产的伤口需要三至四个月才能完全恢复。阴道的变化和恶露的观察也是产后回访的重要内容。
在伤口恢复期间,母亲应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和腹部压力,以免影响伤口愈合。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至关重要。一旦发现伤口异常,应立即安排产后回访。
在回访前三天,母亲应避免使用阴道塞或灌洗,以免引发感染。保持伤口清洁是关键,但无需过度清洁。如有感染迹象,如异常颜色的分泌物、瘙痒、肿胀、疼痛等,应及时返回诊所接受治疗。
产后六周是母亲身体恢复的关键时期,也是母婴健康的重要保障。在此期间,母亲们应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遵循医生的建议,及时进行产后回访,确保母婴安康。在恢复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都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共同迎接美好的母婴生活。秘书长陈治平指出,产后恶露的变化是每位妈妈都会经历的自然过程。大约产后3至4天,恶露开始逐渐减少,颜色也逐渐变淡。绝大多数妈妈在产后一周左右恶露就会停止或减少,但这个过程因人而异,少数妈妈可能会持续两个月以上。大多数妈妈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内就能排净。只要产后没有出现异常出血、伤口发炎、肿痛等特殊情况,恶露通常会自然减少。
关于生化汤与恶露清洁的问题,陈秘书长认为,喝生化汤并不是必须的,妈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过去人们产后喝生化汤,可能是由于人参或其他滋补品的使用习惯所致。实际上,产后恢复是一种自然现象,有时候简单的按摩就能帮助恶露逐渐清洁。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产后2至10周左右恶露量突然增加,可能是子宫收缩不良、子宫内膜炎症或子宫感染等问题的信号。即使是剖腹产的妈妈,也应该特别注意可能出现子宫感染、伤口愈合不良或严重炎症等情况,这些可能导致恶露突然增加或伴有异味。
产后妇女还需要关注骨骼和肌肉的恢复。怀孕期间腹部的重量增加可能导致行动不便,以及孕妇行走重心变化或不良姿势的养成,这些都可能增加肌肉和骨骼的负荷。产后妇女可能会出现背痛等情况,但这些通常会随着分娩后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每个人的恢复情况不同,大多数人需要等到产后四到八周才能逐渐恢复。
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力量和长时间的分娩过程,可能会导致产后肌肉和关节疼痛。胎儿通过产道时,有时头部会压迫骨盆中的背部或下肢神经,导致产后下肢疼痛。新妈妈们在学习照顾婴儿时,如果不注意调整姿势,如长时间单手抱孩子,也可能会导致手痛、背痛等肢体疼痛。当这些情况发生时,建议妈妈们咨询医务人员和妇产科医生,根据情况进行姿势调整或进一步治疗。
产后一年左右,母亲的产后尿失禁或产后尿漏通常会自然改善和恢复。在此期间,母亲们可以使用凯格尔骨盆底肌肉收缩等运动来加强恢复。
母乳喂养的母亲们需要注意喂养问题,如胀乳发烧、乳腺炎症等。新手妈妈们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尽早寻求医务人员的专业指导。产后母乳喂养并不能达到完全的避孕效果,虽然再次怀孕的可能性不高,但不能100%保证不排卵。产后恢复性生活后,如果不想怀孕,应该采取避孕措施,如使用避孕套或安装避孕器。避孕药可能会影响产后乳汁分泌,建议哺乳的妈妈们避免使用,除非是使用纯黄体素避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