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创作背景是什么?魏巍的

  • 生活知识
  • 2023-05-19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魏巍简介魏巍(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魏巍开始为表现抗美援朝的长篇小说《东方》做准备,笔名魏巍、红杨树,1957年魏巍参加编写《华北解放战争史》,作家魏巍45年815日本投降后任冀中七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魏巍任副团长,后调到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政治部任通讯干事。

《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创作背景是:

本文是建国初期一篇影响很大,传诵广泛的优秀通讯。写的是1950-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阶段,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由于领土争端,爆发了朝鲜战争。9月中旬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部队,直扑我鸭绿江边。10月25日我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作者那时刚刚调到总政,上级派了一个小组去朝鲜了解美军战俘的思想情况,以便开展对敌政治斗争。在战俘营,魏巍接触了许多美军官兵。他说,这些美国兵多数表现出极大的厌战情绪,不少人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他们打了德国打日本,本想歇歇了,可又跑来打朝鲜,挺不情愿。

但也有很反动的。但不管立场如何,却都令他们感到遇到了世界上最难对付、最不怕死的军队。我们的志愿军就是凭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凭着勇敢,不要命地与武器装备、军事实力、综合国力远远高于我们的侵略者干了起来,是他们的鲜血把猖狂一时的铁老虎打成了纸老虎。

作品赏析:

在当代文学的发展史上,首先要提到的是魏巍的报告文学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在这些作品里,作者以饱含深情和诗意的笔触,报导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揭示了彭德怀带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光照日月的崇高心灵,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的血肉情谊。

这些作品在当时一经发表,立刻便激起强烈的反响。它激励了朝鲜前线广大指战员的斗志,鼓舞了祖国人民努力生产、支援前方的干劲。魏巍在谈到写作这些散文的体会时说,“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他很久以来就在脑子里翻腾着的一个主题。

魏巍的生平简介50字

出生于郑州东大街魏家胡同。家庭出身城市贫民。从小就在街上挎着篮子卖香烟补贴家用。就读于郑州东大街关岳庙小学(一座破庙改成的免费平民小学,即现在的创新街小学),受到年轻女教师蔡芸芝(入选过中国初中语文课本的散文《我的老师》的女主人公)的熏陶和影响,得到了文学启蒙,从此喜爱上了文学创作。小学毕业后,升入郑州的简易乡村师范。不久,父母先后去世,魏巍作为孤儿被本家伯母收养。抗战爆发后,在纱厂做工养活全家的二哥失业、作家魏巍魏巍本人失学。而在郑州“民众教育馆”里结识的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后脱离革命的黄正甫,建议魏巍去延安上抗大。拿着黄正甫写的推荐信,魏巍带着家里给的15元钱与老师给的3元钱,乘火车到西安,找到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但吃了闭门羹,原因是他没有共产党地下组织出具的介绍信。魏巍看到八路军办事处门旁墙上贴着八路军第115师军政干部学校在蒲县招生的广告,又向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打听了一下这个学校和抗大的区别,得到的回答是差不多。赶到蒲县时发现115师军政干部学校已经转移到临汾赵城县马牧村。再赶到临汾时,遇到阎锡山二战区的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正在招生,魏巍当时就知道这是阎锡山在和共产党争夺青年。继续徒步走到赵城马牧村找到了115师军政干校投考。入学时把名字从“魏鸿杰”改为“魏巍”。入学一个月后,115师军政干校并入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再一个月于1938年初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转到延安编进抗大,魏巍编入抗大三期政治队学习。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2月,作为八路军记者团的成员,来到晋察冀边区,被分配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编辑科当干事,编辑《抗敌副刊》(后改为《抗敌三日刊》)。1939年5月初,日军对北岳抗日根据地实行大“扫荡”,晋察冀军区机关转移反扫荡,机关干部疏散分别深入到战斗部队加强基层力量,魏巍被分到骨干老红军部队出身的第一军分区第一团第一营当文化干事,直接参加了雁宿崖战斗和黄土岭战斗,并从事诗歌创作,开始使用笔名“红杨树”,其意为杨树是歌唱的树,红色代表革命,“红杨树”就是为革命而歌唱。后调到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政治部任通讯干事。作家魏巍45年815日本投降后任冀中七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教育科长,经历了整个华北解放战争与平津战役。北平解放后,被任命为华北野战军骑兵第六师第十六骑兵团政委,率部进军陕西、宁夏,参加到解放大西北和剿匪斗争。1950年5月,从宁夏奉调回京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学校教育科副科长。12月,第一次赴朝调查了解美军战俘的情况,随后留在了战地采访部队。1951年3月,从朝鲜回国调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4月11日,《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头版底栏发表,立即在全国以及朝鲜战场的志愿军内部产生极其强烈的反响,鼓舞了部队的斗志士气,推动了国内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的热情。“最可爱的人”就成为志愿军、解放军的代名词。毛泽东读后批示“印发全军”。这篇文章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成为教材,至今已近六十年。从1950年到1958年,魏巍三次赴朝。在志愿军撤离朝鲜的时候,他写了《依依惜别的深情》等文章。这些朝鲜通讯后来结集出版为《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书。1953年,魏巍开始为表现抗美援朝的长篇小说《东方》做准备,开始专职创作,并到铁道部长辛店二七机车车辆厂以党支部副书记的身份深入生活。1957年魏巍参加编写《华北解放战争史》;1961年受领任务编写《邓中夏传》。1965年越南战争升级后,周恩来派出中国作家访越代表团,由巴金任团长,魏巍任副团长,从中越边境友谊关一直深入到北纬十七度线,采访战争中的越南社会军民。魏巍写下了《人民战争花最红》一系列的越南战地通讯。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魏巍受到了冲击,被群众组织批判二十三次,已写了四十万字的《东方》手稿也被没收。1967年10月魏巍要求到京西门头沟煤矿工人阶级中劳动锻炼。1978年,被任命为北京军区文化部长,后来担任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聂荣臻元帅传记组组长。这一时期,是他文学创作作品盛出的时期。1979年《东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并于1982年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东方》发表以后,又创作了反映红军长征的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反映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火凤凰》及大量的散文和文论作品。1982年中央决定出版元帅传记系列书籍,北京军区负责组成聂荣臻传记组,魏巍被任命为聂荣臻元帅传记组组长。先是根据聂荣臻的口述回忆组织撰写了《聂荣臻回忆录》,尔后又继续组织撰写了《聂荣臻传》。曾任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朝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长。

魏巍简介

魏巍(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本名魏鸿杰,笔名魏巍、红杨树,中国当代作家、诗人。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1942年,创作长诗《黎明的风景》。1938年,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 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反响。1952年,完成中篇小说《长空怒风》。1956年,完成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1978年,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东方》。1982年,凭借《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8月24日,因病于北京逝世。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东方》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作家魏巍的资料

魏巍(1920~)中国作家。原名魏鸿杰,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生于1920年3月6日。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曾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长期在部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担任过《解放军文艺》副总编辑、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等职。早期创作以诗歌为主,长诗《黎明风景》曾获晋察冀边区文联授予的鲁迅文艺奖。主要诗作收入《魏巍诗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致力于散文、通讯、报告文学创作,取得突出的成就,《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等名篇传诵一时,先后结集出版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壮士行》等。1978年完成长篇小说《东方》,获首届茅盾文学奖。随后又写成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这些作品都富有时代感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