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曲描绘了海青捕捉天鹅的情景,反映了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狩猎生活。全曲共有十八段,除引子、尾声外可分五大部分。引子(第1段):曲调低沉、流畅,娓娓如叙事。第一部分(第2段~第4段):音调优美、轻巧,间或三拍子的节奏,有一种舞蹈性的飞翔运态,显示了天鹅活泼温柔,惹人喜爱的形象。接着,琵琶运用轻巧的拉弦摹仿天鹅欢悦的鸣叫声,流畅而连贯的旋律,进一步展示天鹅善良的性格和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神态。
第二部分(第5段~第9段):主要描绘矫健、凶猛的海青的出现所带来的恐怖气氛。音乐中稳重的三拍子节奏表现海青盘旋翱翔的雄姿颇有特色,琵琶的双弦拉奏造成刺耳的鸣叫声。小三度上下滑奏,犹如海青展开翅膀在急速冲击,尤其密集音符下行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出现,是海青特征音型的标志,充满了欢快、自信的色彩(这部分音乐中还包含有伸展性的段落,有较多的抒情成分,富于对比性)。
第三部分(第10段~第12段):表现海青与天鹅的第一个回合的较量:海青的寻觅和天鹅的躲闪。这里,急促的节奏、突出的重音和连贯进行的旋律都仿佛在描绘海青的寻觅神态。接着,是天鹅轻快、跳跃形象的再现。前十二小节以富于弹性的节奏型为主,后八小节则是抒情性的音调。这部分展示了海青与天鹅不同音乐形象的冲突,富于戏剧性的效果。
第四部分(第13段~第15段):海青与天鹅第二回合的较量:海青的盘旋跟踪和对天鹅的追逐。这一部分音乐对海青盘旋飞翔的描绘很有特点:运用自由而不稳定的节奏音型,音调不断模进,表现了海青在天空中时起时伏地翱翔和紧盯天鹅的姿态。接着,进入追逐的段落:曲调特点为一紧一松,一张一弛。音乐采用摸进手法,分五个层次不断向上推进——海青一次次追逐、啄咬,天鹅则一次次挣扎、逃脱……气氛渐趋紧张。
第五部分(第16段):描绘海青与天鹅的激烈搏斗,是全曲的高潮。
尾声(第17段~第18段):由《五声佛》和《撼动山》两个曲牌变化而成,节奏流畅、情绪欢快,表现一种禽鸟在天空自由飞翔,大自然又恢复了宁静、安详的气氛和诗一般的意境。
没有写过
海青拿天鹅,女,天蝎座,80后,晋江原创网签约作者。
2007年6月开始在晋江写作,代表作品《双阙》《白芍》,文笔精致古朴,文风大气沉郁,07年连载感动万千网友,被誉为07,08网络古代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品,收藏破万,点击近千万,积分过2亿。
个人作品有:《双阙》、《春莺啭》、《白芍》、《殷商玄鸟纪》、《_语书年》、《赤绳》、《淑女好逑》、《昭华撩乱》。
海青拿天鹅《暮春之令》好看。和亲的公主去世,女史王徽妍回到阔别八年的中原。昔日高门的闺秀,如今不仅大龄未婚,还要面对父亲去世、家道中落的窘境。徽妍珍惜与家人团聚的不易,立志拼搏,以一己之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海青拿天鹅小说背景
《赤绳》伏以灿灿赤绳,巧撮姻缘连蒂日,频频青鸟,好衔欢喜到人间,这是系红绳的兔仙与下凡的神君的爱情故事。《春莺啭》姚馥之出身士族大家,自小习得出神入化的医术。云游中治好了边境百姓和出征大军的疫病,与左将军顾昀就此结识。
《擒王为夫》身为朔北王,当朝最有权势的藩王,萧元煜不是什么纯情不知世事的少年。他见过的女子成千上万,什麽样的美人不曾见识过,女子在他面前展露娇羞,他见得多了也从不曾流连驻足。更不用说眼前女扮男装的夏初华才十几岁。
《海青拿天鹅》是反映蒙古族放海青(一种鹰)拿天鹅这一古老习俗的乐曲与歌舞。海青又曾是成吉思汗部族的图腾。这一反映蒙古族传统习俗的舞蹈,在元人的诗词中有所描写。杨允孚《滦京杂咏》:“为爱琵琶调有情,月高来放酒杯停。新腔翻得《凉州》曲,弹出天鹅避海青。”乃贤《塞上曲》:“踏歌尽醉营盘晚,鞭鼓声中按海青。”这些文字向我们提示:琵琶演奏的乐曲描绘了天鹅与海青的形象,帐营前鞭鼓踏歌声里有这一民俗舞蹈的踪影。现内蒙古札木苏记录的兴安岭南麓的狩猎舞蹈《海青拿天鹅》,由二人分别扮演小天鹅与海青,小天鹅乞求海青放她回到蓝天,海青却要小天鹅唱歌跳舞,后海青将小天鹅放走。据传蒙古族舞蹈中的顺拐和小碎步奔跑,皆是模仿海青的动作。
元代是我国藏传佛教比较兴盛的时期,佛教乐舞更是形象出色。西藏萨迦寺甬道上所绘伎乐,就是很好的证明。
《海青拿天鹅》是反映蒙古族放海青(一种鹰)拿天鹅这一古老习俗的乐曲与歌舞。海青又曾是成吉思汗部族的图腾。这一反映蒙古族传统习俗的舞蹈,在元人的诗词中有所描写。杨允孚《滦京杂咏》:“为爱琵琶调有情,月高来放酒杯停。新腔翻得《凉州》曲,弹出天鹅避海青。”乃贤《塞上曲》:“踏歌尽醉营盘晚,鞭鼓声中按海青。”这些文字向我们提示:琵琶演奏的乐曲描绘了天鹅与海青的形象,帐营前鞭鼓踏歌声里有这一民俗舞蹈的踪影。现内蒙古札木苏记录的兴安岭南麓的狩猎舞蹈《海青拿天鹅》,由二人分别扮演小天鹅与海青,小天鹅乞求海青放她回到蓝天,海青却要小天鹅唱歌跳舞,后海青将小天鹅放走。据传蒙古族舞蹈中的顺拐和小碎步奔跑,皆是模仿海青的动作。
《海青拿天鹅》是反映蒙古族放海青(一种鹰)拿天鹅这一古老习俗的乐曲与歌舞。海青又曾是成吉思汗部族的图腾。这一反映蒙古族传统习俗的舞蹈,在元人的诗词中有所描写。杨允孚《滦京杂咏》:“为爱琵琶调有情,月高来放酒杯停。新腔翻得《凉州》曲,弹出天鹅避海青。”乃贤《塞上曲》:“踏歌尽醉营盘晚,鞭鼓声中按海青。”这些文字向我们提示:琵琶演奏的乐曲描绘了天鹅与海青的形象,帐营前鞭鼓踏歌声里有这一民俗舞蹈的踪影。现内蒙古札木苏记录的兴安岭南麓的狩猎舞蹈《海青拿天鹅》,由二人分别扮演小天鹅与海青,小天鹅乞求海青放她回到蓝天,海青却要小天鹅唱歌跳舞,后海青将小天鹅放走。据传蒙古族舞蹈中的顺拐和小碎步奔跑,皆是模仿海青的动作。
海青亦名海东青,是雕的一种,猎人用它来捕猎天鹅等鸟类。此曲描绘勇猛的海青在天空与天鹅交锋,经过激烈的搏斗,将天鹅击落的情景,反映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狩猎生活。此曲在明代简称《拿鹅》,明代琵琶名手张雄以善弹此曲著名。1818年刊行的华秋苹编《琵琶谱》、1895年刊行的李芳园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均载此曲,称《海青拿鹤》。1860年鞠士林编《闲叙幽音》琵琶谱(抄本)载此曲,称《平沙落雁》。1926年刊行沈浩初编《养正轩琵琶谱》所载曲谱,较为流行。在演奏上,属武套乐曲,但要求运用文套技法较多,左手多用吟挽,右手讲究音量、音色的控制。凡轮子弦带挑缠弦时,将缠弦在品上摆动,表现天鹅鸣唳之声,并多处运用拼弦、扫弦技法,以描绘海青与天鹅搏斗的激烈场面。
自元代以来,此曲除作为琵琶曲流传外,亦被全部或片段地作为器乐合奏曲演奏,如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抄本、北京智化寺音乐曲谱中有《放海青》、《拿鹅》两曲;清嘉庆十九年(1814)蒙古族人荣斋编《弦索备考》中有《海青》一曲。其他民间吹打曲谱中也有《海青》、《鹅儿》两曲,可见其流传之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