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鹅口疮:婴幼儿常见真菌感染之源》
鹅口疮,又被称为雪口病或白念菌病,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引发的真菌感染。这种病症在婴幼儿群体中尤为常见,其症状表现为粘膜表面形成白斑膜。这种真菌有时也会在口腔中找到,当婴儿面临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就可能引发此症。而新生儿则可能因为多种途径感染此菌,比如产道感染、哺乳期乳头不洁以及喂养者手指的污染等。那么,让我们深入了解其感染的主要原因。
一、接触感染:
随着婴幼儿的成长,特别是在6至7个月开始长牙的阶段,牙床的不适让他们喜欢咬手指、玩具等。在这个过程中,细菌、霉菌很容易通过接触进入口腔,引发感染。如果母亲阴道存在霉菌感染,那么在宝宝出生时通过产道,也可能因接触母体分泌物而感染。
二、清洁不足:
消毒不彻底也是鹅口疮的重要感染途径之一。奶瓶、奶嘴的清洁不足,母乳喂养时母亲奶头的不洁净,都可能是感染源。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孩子们,有时因环境复杂而遭遇交叉感染。日常的清洁与卫生是预防鹅口疮的关键。
三、内部因素:
长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可能引发体内菌群失调,让霉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最终导致鹅口疮的发生。
鹅口疮虽然常见于婴幼儿,但只要我们了解其感染途径和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避免这一病症的发生。